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发布了12月份南京居民消费价格情况。12月份,南京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CPI为100.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4%,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1.0%,服务价格上涨0.1%。2020年全年,南京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
与上月相比,南京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1.3%,服务价格下降0.3%。
一、与上年同月比较
八大类价格“四升四降”:食品烟酒、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上涨3.2%、0.2%、1.1%、11.5%;衣着、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分别下降2.0%、3.5%、1.3%、0.2%。
食品价格同比恢复上涨,涨幅为3.4%,拉升价格总水平0.62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13.6%,涨幅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豆制品、食用油价格上涨17.6%、5.6%;牛肉、羊肉、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1.6%、9.0%、4.2%;猪肉价格下降3.2%,降幅收窄11.3个百分点,拉动价格总水平下跌0.11个百分点;鸡和鸡蛋价格分别下降15.8%和11.2%,降幅分别收窄8.7和6.7个百分点。非食品中,交通价格下降5.8%,降幅收窄1.8个百分点,其中汽、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4.9%、16.3%,降幅分别收窄3.1和3.4个百分点;金饰品价格上涨25.2%,拉升价格总水平0.15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保持稳定,同比上涨0.5%。
二、与上月价格比较
八大类价格“五升两降一平”:食品烟酒、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上涨1.9%、1.0%、0.6%、0.6%、1.0%,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分别下降0.1%、0.5%,医疗保健持平。
食品价格止跌回涨,猪肉、鲜菜价格反弹。食品价格由降转升,上涨2.8%,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51个百分点,其中猪肉、鲜菜价格反弹对拉升食品价格起主要作用。
传统消费旺季,猪肉价格止跌回涨。年末猪肉消费进入传统旺季,制作香肠、腊肉等腌制食品拉动猪肉需求,同时生猪养殖户预期疫情影响下猪肉进口放缓,节前观望惜售,市场供给阶段性偏紧。南京猪肉价格环比连续四个月下跌后,12月转为上涨6.6%,拉升价格总水平0.2个百分点。自11月末,猪肉价格开始连续上涨,猪后腿肉、猪肋条肉、猪大排、猪小排价格分别上涨10.7%、8.5%、5.3%、2.1%,每千克月均价分别为53.0元、59.0元、54.7元、59.6元。
寒潮来袭,鲜菜价格快速上行。持续低温天气,月末骤降大雪,鲜菜生产、运输受到影响,价格普遍拉升,环比上涨7.7%。调查的29种鲜菜价格“18涨10降1平”,其中青椒、青菜、冬瓜价格涨幅均超30%,平菇、豆角、茄子等价格上涨也较为明显。
食用油价格普遍上调。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市场主流品牌食用植物油价格短期内上调,食用油价格整体上涨3.0%。调查的超市食用调和油、大豆油上涨近5%,部分品牌5L装每桶价格上调10元左右。
交通类价格有涨有跌。汽、柴油价格上调,月均价环比分别上涨5.3%、5.7%。部分航线淡季下调价格,带动飞机票价格整体回落,环比下跌11.4%。
旅游及租房价格淡季下跌:旅游出行以及租房需求仍呈现明显的淡季特点,价格保持回落态势。旅行社收费、旅馆住宿以及租赁房房租分别下降1.9%、1.3%和0.4%。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孙茂强 通讯员/喻冰洁 李函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