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河景区景观提升工程成效明显,滨江、任港湾、五龙汇、平潮高铁西站等片区加快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1、2号线有序推进……新年伊始,南通城市建设以“开局即决战、起跑即冲刺”的奋斗姿态掀起大干实干热潮。乘风破浪、踏浪前行,这座努力构建江海相拥、内外相融的城市频频“高光闪耀”,正朝着“大城时代”崛起。
格局优化拓展,加快构建城市新格局
昨日,南通地铁2号线汽车东站站工区经理马彬在工地上忙碌,组织施工园林路站至汽车东站站区间联络通道,这也是目前2号线第一个开挖施工的联络通道。“对于城市建设者而言,奋斗是一种常态,当看到自己参与建设的城市面貌不断提升改变,心中有一种独特的自豪感。”马彬如是说。
目前,南通地铁1、2号线有序推进,地铁1号线首列车即将亮相,“开往春天的地铁时代”即将到来。轨道交通1号线衔接南通西站,2号线衔接南通站、汽车东站等城市对外、对内交通枢纽,使得宁启铁路、沪通铁路、通苏嘉甬铁路等铁路线与主城区、产业园区、通州区等区域交通形成无缝衔接,为南通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交通系统,增强南通在长三角区域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绝佳条件。
当前,南通正加快构建“一主三副、一城三片”城市空间结构,南通创新区扩容提质,城市新中心初具形象;滨江、任港湾、五龙汇、平潮高铁新城等片区加快建设,城市更新稳步推进。
在南通市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中,提出了新的战略定位: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并提出“一主三副、一城三片”城市发展新格局。“一主三副”指滨江主城、通州湾副城、通州副城和海门副城。滨江主城构建“一城三片”,包括南通创新区(含拓展区)为核心的城市新中心,以及开发区片区、空港家纺城片区和老城区片区。规划中还将统筹布局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商业、会展等生活服务功能,把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作为用地需求优先保障的重点。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快速路体系,强化各城市组团间的高效联系,织密主次干路网络,保障城市组团内的交通对流。
延续“绿色”幸福感,打造“美丽江苏南通样板”
从濠河东北角南岸向北望去,可见对岸一座小岛卧于水面之上,岛上绿树掩映、亭楼曲廊,充满诗情画意。这座位于城隍庙与新乐桥之间的小岛就是提升改造中的桂花岛。
“新建的亭台楼阁给濠河景区增添了古色古香、曲径通幽的园林气质,更符合我们南通生态园林城市的气质内涵,散步的时候也提供了更好的休憩游览环境。”喜欢在濠河景区夜跑的市民陆一鸣对桂花岛新建的园林建筑十分满意。
“为了将濠河打造成市民休闲的最佳去处,我们一直在努力提高濠河的颜值,提升濠河的景观品质。”濠河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副项目长陆建明介绍,此次濠河提升更加在细节上注重市民的体验感和舒适感,用心擦亮我市这张“第一生态圈”的城市名片。
南通市民的绿色福利,近年来纷至沓来。我市规划布局了一批独具特色、生态多样的城市公园,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见缝插针建设了一批小游园,基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让市民一出门就望得见绿意,处处鸟语花香树影婆娑。
生态型、亲水型滨水空间的打造,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自然生态、人水和谐”的美丽愿景从梦想走进了现实。环境优美、人文醇美、建设精美的“三美协同”,南通探索实践着自然、人和城市的“美美与共”。
记者从市市政和园林局了解到,今年将全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提档升级。继续推进濠河景区提升,组织实施文峰公园、中公园、南通博物苑等重要景观节点;建设沿河滨水绿廊、沿路生态绿廊,着力打造品质小游园,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建设高质量的绿色生态网络,均衡绿地分布;充分利用地域特点,人文历史特色,本土植物优势,建设彰显城市个性的现代公园城市。
精雕细琢城市空间品质,城市建设更具人文情怀
经过城市建设者的奋力拼搏,南通奏响了立体式快速路网闭合环通、组团式交通枢纽串联互通、网格式骨干道路提质畅通的城建交响曲。长江路、江海大道、通盛大道、啬园路成环线闭合之势;机场大道、九圩港立交、锡通连接线、西站大道现首尾呼应之态;江海大道东延等工程正强势推进,便捷通城已呼之欲出。
近年来,南通牢固树立“城市建设是为了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的理念,南通城建不再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堆砌,而是与人文关怀的有机融合。城建计划更倾向于民生领域,工程设计更关注于群众需求,项目现场更侧重于文明施工。道路“白改黑”、濠河“换新颜”等民生工程,无一不体现了城建人对城市“温度”的诠释。骨干路网与背街后巷并举,工程质量与人文内涵并重,城市形象与自然生态并行。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南通推进城建高质量发展的深入之年,也是市委市政府谋划新一轮城市空间战略规划的起步之年。城市建设将围绕市区“一主三副”“一城三片”的发展格局,乘势而上提升中心城市发展能级,优化基础设施功能布局,为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增强“城载力”。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通大长三角城市群新发展研究院院长何建华认为,众多利好消息让南通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要以更大的格局谋划,积极引进大项目和优秀人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吸取前三十年城市发展的经验,探索打造更高质量的大城时代。
(来源:南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