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语|省政协委员薛涛:推进分级诊疗,让更多人在家门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2021年01月25日 10:17:4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记者陆伟晶 

  近年来,作为医疗改革的重中之重,分级诊疗持续推进,成效初显,但仍面临重重阻碍: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内生动力不足。分级诊疗如何真正落地?分级诊疗究竟应该怎么“分”?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荔枝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胸心外科主任薛涛。

  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分级诊疗,包含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等。

  “促进分级诊疗的全方位落地,关键还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水平,让更多人在家门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薛涛表示。

  如何提升基层医疗水平?薛涛提到两个路径:人才支撑和设备支撑。

  相较于前者,后者落地程度更高。近年来,先进医疗设备相继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普及,医疗环境质量大大改善。尤其是疫情以来,政府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关于人才支撑,薛涛表示,一方面,促进省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学科交流合作,增强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疗造血能力。“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引导,扩大向基层加大人才输送力度,继续完善落实人才交流、专家坐诊、职称评定轮岗前置、城乡医院合作制度。”

  据薛涛介绍,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为例,2015年开始启动医联体(集团)建设,目前成员单位遍及江苏安徽两省,包括67家医院、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家康复医院,成功带动多所基层医院提档升级。“医联体不仅是省属医院带动县区医院,县区也要带动乡镇,层层帮扶,从而促进医疗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不断缩小地区间、机构间的差距。”

  保障优质医学人才的有效供给,除了外部的“下沉”,还有内部的“新生”。“仅靠纵向流动是不够的,他们一般是短期交流,同时持续的流动对于三甲医院也是很大的压力。要稳住基层医疗机构的队伍,需要长期培养战略。”薛涛继续指出,“比如,加大对全科医生的培养,满足基层医疗需求。分级治疗,从人才培养上就要做到分级。我们的医生不仅要有硕士、博士,还要有专科生、本科生和定向培养生。”

  全科医生主要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在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需求度非常高。“分级治疗的第一环节是基层首诊,把病分成轻、重、急、缓、疑、难,让老百姓自主判断是很难的,就可以交由全科医生去做。”

  薛涛特别提到,引导群众就近在基层医院首诊,不能忽视医保报销的杠杆作用。“目前10%左右的两级报销差距并不能足够抑制参保人前往更高等级看病就医的需求,应该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报销比例,扩大基层医院服务规模。”

  此外,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出现爆发式增长,相关支持与规范政策频频出台,对于推进分诊治疗的落地是否有促进作用?

  对此,薛涛表示,在线问诊的初衷是好的:患者先在线上平台获得诊前咨询服务,当需要检查时,转诊到线下医院。这个过程很像基层医院和大医院的转诊关系。但目前实施过程还存在很多缺陷,如患者表达不准确,医生无法精准判断,后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