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的铁脚板|新春走基层

2021年02月09日 21:18:0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大量的实地走访,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基础。南京的90后社区书记耿晓凤号称拥有一双铁脚板,在今天的新春走基层里,我们就跟着她的脚步,看看农村里的新年。

  严守疫情防控要求 劝说新人延缓婚礼

  每天一大早,六合区冶山街道东王社区书记耿晓凤就来到办公室换上平底鞋,步行前往村里开始工作。临近春节,最重要的依然是疫情防疫,村民耿浩和赵晓芹准备在大年初五举行婚礼,在村中连摆三天流水席,耿晓凤在祝贺二位新人的同时,就婚期一事与二人展开了商议。

  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农村里喜事要缓办,丧事要减办,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两位新人还是同意将婚礼暂缓,但当他们把消息告诉新郎耿浩的母亲唐阿姨时,却遭到了强烈反对。

  唐阿姨之所以坚决反对,一方面是因为请帖已经发出,临时取消面子上挂不住,另一方面则是宴席的定金已经缴纳,钱退不回来。

  此时,两位新人也与耿晓凤一起做起了唐阿姨的思想工作,经过一番协商,由社区出面帮唐阿姨要回定金,两位新人也将购置礼物,通过邮寄的方式送给亲友,表达一份祝福。

  “其实内心还是不想的,也不愿意,主要还是响应国家号召,最重要的还是两个人在一起,婚礼我们后期再补办也是可以的。”新郎耿浩说道。

  关注独居老人 教会他们使用智能机

  春节期间,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更要关注村里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在陪新人选好礼物后,耿晓凤又来到了65岁的杨大伯家中。

  见到杨大伯后,耿晓凤询问杨大伯怎么一直没有接电话,杨大伯才告诉她,自己刚刚更换的智能机还不太会用,电话也不太会拨。

  原来,杨大伯的儿子在七年前去世后,儿媳和孙子便搬到了城里居住,前不久,儿媳给杨大伯更换了全新的智能手机,家里装上无线网,原本是为了杨大伯和孙子联系更方便的,可杨大伯却不会用,耿晓凤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帮杨大伯的手机安装了微信、注册了微信号,并耐心地教杨大伯如何使用视频与孙子和儿媳取得联系。

  虽然只有短短两分钟,但第一次视频通话就让杨大伯非常兴奋,在得知了儿媳和孙子的归期后,因为他们喜欢吃萝卜,杨大伯二话不说就要下地,见老人一个人忙碌,耿晓凤也立刻上前搭把手,在帮杨大伯把萝卜拔回洗净后,耿晓凤又连忙赶回社区。

  陪伴留守儿童 度过快乐寒假

  稍事休息后,耿晓凤又来到社区活动中心,陪伴村里的留守儿童,春节期间,东王社区为留守儿童准备了很多活动。因为这些孩子平时见不到父母,有些孩子的家人甚至过年期间也无法返乡,身为一名孩子的母亲,耿晓凤对这些孩子也格外关心。

  今天社区组织了留守儿童来学习毛笔字,耿晓凤也手把手教孩子写“福”字,在这些孩子里,很多都是第一次写毛笔字,虽然一笔一划并不熟练,但学的都很认真。半天的时间里,孩子们不仅一起学习、玩耍,还收到了来自六合区体彩送来的礼物以及爱心人士的助学金,也让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快乐。

  一双铁脚板 走遍乡里路

  在耿晓凤的办公室里,放着几双鞋,可以看到,两双高跟鞋几乎都是崭新的,而两双平底鞋则大相径庭,耿晓凤说,这两双平底鞋是她每天去村里穿的,两三天就要洗一次,这两双高跟鞋自己穿到的机会并不多。

  “基层工作的村干部不是待在办公室的,不是坐出来的,我们要下去走出来,调研出来,问出来。基本上从早上到晚上,才有时间上来,汇总数据。”耿晓凤说道。

  送走了孩子们,耿晓凤又要再次出发,每年春节,耿晓凤基本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她坚信,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做好基层工作。

  (来源:《零距离》记者/孙逸舟 编辑/汪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