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向两岸……”初春的清晨,家住江苏省徐州市邳州运河边上的张桂梅老人总爱到运河堤上散散步,吸吸新鲜空气,哼唱几句她最爱唱的那首《我的祖国》。从小就在运河边长大的“运河儿女”,张桂梅对这首歌情有独钟,也唱了40多年。如今,每每哼唱起这首歌曲,仍能令她泪眼婆娑,回忆起那段终身难忘的岁月……
张桂梅和船友们再次相聚大运河上
“一晃40多年了。48年前邳县航运公司有个‘三八女子船队’,我担任船队政治指导员。由于我们干活出色,当时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还去了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回忆起那段时光,66岁的张桂梅老人仍是满脸的幸福和怀念,“那是我这一生中最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运河上第一支“女子船队”
“世间三样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行船之苦列于首位。古老的京杭运河上,千百年来货运船只川流不息,从古至今,跑船几乎都是男人的活,与女人无关。要说是女子船队,更是“古今少有”。
“三八女子船队”驳船骨干合影
1973年8月,江苏徐州邳县一群平均年龄20岁的邳县木船社姑娘跟随着父辈们的脚步,在运河上组建了一支“三八女子船队”。这是运河上第一支航运娘子军,她们个个技术精湛,身怀绝技,干起活来丝毫不输给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成为了运河上一道风景线。年仅18岁的张桂梅便是这支“三八女子船队”的指导员。
由于父母都是船运人,张桂梅从小便在运河的船上长大,跟随父母日复一日地穿梭在大运河航道上。对于张桂梅而言,运河就是她的母亲河,陪伴和见证了她的成长。
“一开始我们这支女子船队共有40人, 后来陆续增加到53人,都是没结婚的小丫头。最小的16岁,最大的23岁。因为我们从小就在船上长大,不仅个个水性好,而且对船只、航道、路线都非常熟悉。”回忆起当年的女子船队,张桂梅的话语滔滔不绝,“徐友梅、侯君芳、王兰英、杨召侠、赵胜兰、刘怀英、邱丙兰、车东玲……这些人都是我们当年的队友。我们船队一共10条货驳船,在轮船头的牵领下首尾相连,每次行船大家干劲十足,共同进退。”
以船为家,一年300天在船上
“我们当时全年无休,只有在等待上下货或遭遇极端恶劣天气时会上岸休息。从1973年加入船队,直到1981年年底下船转业,我在船上度过了九个春夏秋冬,没有和父母一起过过春节。”回忆起当年船运的艰苦生活,张桂梅感受最多的并不是苦,而是幸福和激情,“那时每条货驳船能装40吨货物,运的都是黄沙、煤炭、水泥、化肥、棉花等货物。一般都是从徐州孟家沟港出发,沿运河运往上海、杭州,有时也会运往沿线的南京、苏州、无锡、镇江等城市。一般一个来回要15天。为了‘多拉快跑’,我们有时12天就能跑一个来回。”
张桂梅所说的从徐州孟家沟港至上海港的运输线正是京杭大运河上北煤南运、西煤东输的主要航线,每天都会有上千条船舶通过。徐州港也是京杭运河上最大的港口,铁路专用线同京沪、陇海铁路相连。主要承接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安徽等省煤炭及徐州当地煤炭,转水路运往江苏各地及上海、浙江等部分地区。
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那时候,由于运输线路的繁忙,为了“多拉快跑”,“抢闸”也成为张桂梅常干的事。“每次过闸的时候,排队的船只都会有上百艘。大家按号排队,有时甚至要等上四五天才能过去。因我们船队不怕担风险,多承运干电池、酒精等高危物品,优先过闸,这也是我们船队总比其他船队跑运更快的原因之一。”张桂梅说,那时候船上姑娘们的心思特别单纯,就想着多干、快干,事事都想争第一。
船队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跑船时的天气总是瞬息万变,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据张桂梅回忆,1976年8月14日,那天她们的船队行驶到扬州附近时,听天气预报说下午会有7—8级大风。如果船停下来又要等一天。中午时分,张桂梅看到外面太阳高照、风平浪静,就和当时驾船队长侯君芳商量继续航行,大家都同意开航,于是她们就从江北扬州六圩口加足马力向镇江方向驶去。整个船队就要到对岸镇江收口,突起大风,再加上江流,把整个船队的相连缆绳全部绞断,整个船队四下分散。“所有船员们都冲上甲板,将船上的货物盖好雨布,加固安全拖缆,各自把船驶入小河道避风。”张桂梅说,“当时互相没办法联系,大家在风雨中相互担心了一夜。第二天早上,风平浪静后大家会合了。数数人数,再看看货物,没有任何损失……”事后张桂梅和侯君芳向公司做了深刻的检查。此事到现在她们仍记忆犹新。
张桂梅展示当年的奖状
正是因为女船员们的优秀表现,“三八女子船队”多次被省、市、县和公司等评为先进集体,在1979年9月,“三八女子船队”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时任船队政治指导员的张桂梅还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从此,“三八女子团队”的名字就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大家都知道了在绵延千里的大运河上有一支运输娘子军。
“三八红旗精神”代代传递
对于跑船的姑娘们来说,当时最高的“福利”就是船在上海码头停留时,她们能去逛逛上海城,下馆子、看电影、买东西。“上海的花布真好看,衣服式样也好,上海的小点心也特别好吃。”说到这时,张桂梅眼中跳动着幸福的光,“我们只要一上岸,穿得比谁都俊,走在邳州城里回头率特别高。我给奶奶在上海扯了一块布料做的褂子,奶奶特别喜欢穿。我给她买的上海小饼干也是她最爱吃的。每次见我,奶奶总夸我会买东西。”这时候,张桂梅老人拿出了当年在上海照相馆拍的照片,展示她当年买的衣服有多时尚、好看。
1981年,27岁的张桂梅经人介绍认识了大她两岁的庄广礼,那时的庄广礼是南京农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两人一见面便情投意合,很快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张桂梅也离开了船队,到邳州市彩色印刷厂担任厂长。“也就是我离开船队的前后几年,船员姐妹们也都陆续结婚生子,离开了船队。女子船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张桂梅说。
那段百舸争流的岁月一去不返,但是在运河哺育下的儿女定会满怀对其深沉和含蓄的爱,流动不息的运河也会永远庇佑着沿岸的儿女。无数位像张桂梅这样的运河船运人,他们将“三八红旗精神”一代又一代传递,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不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