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很多人喜欢挖野菜、采野蘑菇尝个鲜,但是蘑菇有很多种,咱们常吃的其实是其中非常少的几种。不少蘑菇可没有那么友好,有的甚至有毒。从生物分类学上说,蘑菇被称为“菌物”,目前,人们对菌物的了解远远比不上对动物和植物的了解。
这是一段摄于在南京的紫金山上的视频,“这是拟橙盖鹅膏,俗称鹅蛋菌、鸡蛋菌、黄罗伞,好看又好吃的一种菌子。但是剧毒的黄盖鹅膏与之相似,对这一类没有采集经验的小伙伴,切勿自行采食。”视频中讲解的人,网名叫“赶尾人”。他是一名90后小伙子,在南京工作的一名程序员。
业余时间,“赶尾人”专心研究菌物做科普,去年一年,他帮网友鉴定毒菌就达2000多次,成为了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络大V。
“赶尾人”说:“南京的菌物种类非常非常丰富,各大类基本都能见着,而且能作为食用菌的其实也不少。但是这里的毒菌种类也是非常齐全,像剧毒的灰花纹鹅膏、灰花纹鹅膏和壳斗科的树共生在紫金山上时有发现。还有剧毒的肉褐鳞环柄菇大量生长在城市绿化带,尤其是雪松树下,长得又有点像香菇。这个就非常危险了,去年中毒的人不少。”
“赶尾人”说:“每年蘑菇生长旺季找他咨询的人非常多,白天基本上每两个小时就要回复一次网友。”
“赶尾人”说:“我们国家的菌物学是比较冷门的专业。我是比较喜欢钻冷门学科的人,机缘巧合就把这个微博做起来了。我的能力有限,只能在微博辨认一下蘑菇,普及一下引起高频中毒的毒菌知识,防止零星的中毒事件。之前有好多人都误解说蘑菇越鲜艳毒性越大,其实根本没关系,毒蘑菇是没有明显特征的。今年的雨水已经开始降下来,华南各省已经开始大量出菇,华中马上也要开始了。希望大家克制好自己的好奇心,没有经验的话不要采集,更不要吃不认识的野蘑菇,买的也不行。中毒的案例我看过太多太多,真的希望今年能少一点。”
这么多蘑菇种类,大家都记住了么?春天已经到来,雨水越来越多,切记路边的野菌不要轻易采食啊。
(孙杨利 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