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放管服”落地开花 贴心之举为幸福感加码 | 我苏特稿

2021年04月02日 13:52:3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给群众办事“扬帆”,为营商环境“护航”近年来,放管服改革越来越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的一枚“定海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3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南京主持召开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视频座谈会时也指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涉企审批,完善公正监管,优化经常性政务服务。

  连日来,我苏记者走访多地一线企业和政务部门,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放管服尝试,映照着江苏各地探索创新、协同发力的奋楫前行。  

  放出“江苏速度”

  激活市场更有“人气”

  3月18日,在中国银行苏州示范区分行,市民杨先生通过“一站式服务专窗”完成了营业执照打印,现场还拿到了刻制的公章,并办理完成企业社保登记和公积金缴存登记,前后仅花费50分钟。

  这是苏州在省内率先启动的全市域“政银合作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窗”。苏州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银行网点提供专窗服务,是各市、区行政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专窗”的延伸,可以帮助申请人一站式完成企业开办的全部流程

  据统计,2020年江苏企业开办平均用时2.01天。比对要求可以发现,2019年,国家要求企业开办时间是5天,2020年要求是4天,2.01天意味着江苏比国家要求的开办时间快了一半。  

  实现这一改变的过程中,江苏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多维度发力、持续做“减法”。在全省自贸试验区及扩大试点地区分别对535项、355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累计取消下放调整行政权力事项1048项;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首开“一照多址+一照通行”市场准入新模式……多种举措简政放权,不仅方便了更多市场主体涌入不断激发出创业热情。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截至2020年底,江苏市场主体总数达1238万户,位居全国第二。截至今年2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251万户,同比增长18.6%。  

  管出“江苏力度”

  营商环境更加公平、有序  

  近日,江苏多地相继出台涉企免罚清单,为执法清晰指引“非罚”边界,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新业态、创新型企业在发展初期提供更加宽容的制度环境。

  常州梳理出台重点领域涉企常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和企业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苏州出台全省首份市级跨领域免罚轻罚清单;泰州海陵区提出对涉企轻微行政违法行为首次不予行政处罚,以行政指导、培训教育等柔性执法手段代替……将亲商爱商的柔性举措融入涉企行政执法,是江苏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的“贴心”之举。据省市场监管局数据,2020年,江苏共对1604个存在轻微违法行为的市场主体落实“免罚规定”

  “政府全面依法履职要扮演好两个角色,既要当好‘店小二’,用法治定标定界,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又要做好‘啄木鸟’,用法治之喙确保市场机体整体健康。”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太高说。        

  宽容的制度环境并非没有边界,创新监管的同时,江苏更注重架起营商环境“公平秤”对于重点领域,加大对突出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安全生产领域为例,2020年,江苏率先出台《江苏省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规定》,梳理形成《安全生产重点领域突出违法行为法定从重处罚清单》,建立完善全省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不断夯实筑牢安全生产基础。

  服出“江苏温度”

  争做企业和群众满意的“行家里手”

  记者从江苏省政务办了解到,上周,全省12345在线共受理了涵盖市容管理、住房管理、生活服务等在内的群众诉求384161件;“一企来”服务企业诉求6764件,在线答复率达63.84%。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普及的今天,科技赋能创建服务新价值,“互联网+政务服务”着力解决办事的“最后一公里”。

  2017年,江苏政务服务网正式上线。此后,江苏政务服务APP问世,并先后进驻支付宝小程序、微信小程序……“网上办”逐渐实现“全渠道”,小到同名查询、大到公积金在线提取,点点手机就能办。去年11月,江苏在全国首创12345“一企来”企业服务热线从“接进来”到“拨出去”实现“送政策上门”,企业服务满意率始终保持9成以上。

  与此同时,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让数据网上多跑路,群众线下少跑腿“一件事”改革刷新了便企利民新高度。

  “太省事了,跑一次就都办好了!”来自武警上海总队某部队的仪征籍退役士兵王奔,近日来到扬州仪征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一件事”综合窗口,仅填写一张登记表,就轻松办理了退役报到、户口恢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等业务。这样的 “一件事”综合窗口来源于2019年江苏把“一件事”改革纳入“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随后,南通在江苏率先出台“一件事”服务标准,南京“一件事一次办”上榜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一件事”改革佳音不断,江苏正用“有温度”换取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

  记者/孟晓晴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