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红色记忆丨联抗部队:团结爱国 联合抗战 奠定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基础

2021年04月05日 09:44:43 | 来源:掌上南通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联抗四年 千秋永恒

  1940年10月至1944年10月,在苏中地区活跃着一支形似中立派部队,实为执行特殊任务的抗日武装,在指战员们鲜红的臂章图案上清晰地衬映出“联抗”二字。这就是国民党部队同新四军合作的桥梁——“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纵队、鲁苏战区苏北游击指挥部第三纵队联合抗日司令部”,简称联抗部队。黄逸峰任司令,李俊民、周至堃任副司令,贺敏学任参谋长。联抗的诞生,适应了当时苏北、华中形势发展的需要,使得一切有抗日要求的国民党军队和各阶层人民找到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联抗部队使用的臂章(复制品)

黄逸峰

李俊民

周至堃

贺敏学

  到了1941年,苏中领导决定,将海安至泰州的通扬运河以北,海安至东台的范公堤以西,东台至兴化的蚌蜒河以南,兴化至泰州的官河以东的地区划为联抗防区,这是一个三角形地区,分属兴化、东台、泰县,简称兴东泰地区。联抗部队回防后,处在苏中的中心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一地区敌伪顽友各种势力犬牙交错,面对复杂形势,联抗部队确定了西联友军、北拒张顽、打击敌伪之方针,坚持原地斗争。

战斗中新四军的机枪阵地

1941年7月,联抗部队去盐城军部整训途中

联抗英雄在和敌人激烈搏斗

  1944年10月,联抗圆满完成了党赋予的历史使命后奉命撤销番号,编入苏中军区战斗序列。所属一团改编为苏中军区特务第五团,二团改编为紫石县独立团。

  联抗烈士陵园

  为了纪念在联抗部队牺牲的烈士,海安县修建了“联抗部队烈士陵园”,由原联抗司令黄逸峰撰写墓志,以垂不朽。新四军联抗烈士陵园位于海安市墩头镇千步村32组,建立于1944年,是苏中地区唯一的从抗日战争年代保存下来的规模较大的烈士陵园。新四军联抗纪念馆由联抗历史纪念室扩建而成,收藏珍贵的历史照片200多张,文物40多件,史料20多篇,生动展示了“联抗”的抗日活动和历史功绩。

新四军联抗烈士陵园

新四军联抗烈士纪念碑

新四军联抗纪念馆

  苏北临时参政会召开 奠定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基础

  1940年10月,“黄桥决战”胜利之后,新四军乘胜占领海安,10月31日,苏北抗敌和平会议在曲塘召开,苏北抗战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建立苏北抗日民主政权,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迁驻海安后,即着手筹备召开苏北临时参政会。先由江都、高邮、泰州、扬中、丹阳、泰兴、靖江、如皋、南通、海安、崇明、东台、盐城、兴化等14个县的各界代表推选了临时参政会议员。

苏北临时参政会参政员出席证

  1940年11月15日,在陈毅领导下召开“苏北临时参政会”。会议代表共388人,以上层爱国士绅、耆宿居多,代表中有中共党员72人,工人5人,旁听代表20多人。会议通过了一项具有决定意义的议案,即不承认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为省长的江苏省政府,成立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任命管文蔚为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主任,辖泰兴、靖江、如皋、泰县、如西、海门、启东、南通、江都、东台、兴化等11个县政府,同时撤销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会议讨论了团结抗战、实行“二五”减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等重大事项,通过了《施政纲领》和团结抗战、改善人民生活、建设新苏北等决议。

1942年3月,苏中海启参政会召开成立大会。图为与会参政员合影。

  苏北临时参政会会址位于原海安镇中大街164号,坐北朝南,面阔5间,抬梁式砖木结构,屋顶五脊,小瓦盖顶,罗底砖地坪,南立面一字排窗,院内花圃栽种长绿树木及各式花卉,环境幽静雅。清末民初时,这里为一佛庵大殿。后国民党在此设区党部、区公所。1936年辟为“中山纪念堂”。该会址现由海安县老干部局管理。

苏北临时参政会会址

  记者手记: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存亡为己任,不畏强暴,自强不息,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祖国愈加繁荣昌盛的现在,我们更应该用“团结爱国、坚毅顽强”联抗精神来激励着自己砥砺奋进,开拓争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赓续红色基因,锻炼革命意志,以实际行动,铭记那段红色记忆。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