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青云之路”——中国古代科举文化研学游
项目负责人:刘易奇
联系方式:13770936465
一、内容说明
1.课程内容及路线
课程内容:本活动以古代科举制度为主题,通过模拟一名古代学子,从入学到参加科举的全过程,利用泰州地区独特的教育文化和省内仅有的院试文化,展现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制度规范、时代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课程形式:系列课程由现场走访、主题讲座、社教体验、文物赏析等形式组成。
路线:泰州市博物馆→泰州市安定书院→泰州市学政试院→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
2.诠释角度
(1)社会价值诠释: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多元文化的兴起,使得读书考试不再是唯一的成功标准,“读书无用论”“考试无用论”总是在社会上此起彼伏,对广大义务教育期间的师生甚至是家长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我们希望能够追本溯源,展现读书考试的源头制度——科举制,通过这项制度,展现考试制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
(2)传统文化诠释: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对古今中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广大青少年对这个制度的真实面貌和运行模式缺乏直观地了解,本次活动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展现一名学子从入学到参加乡试的全过程,让参与者自己踏上“青云之路”。在此过程中,通过讲座、社教活动等形式,科普与科举制度相关的基础知识。
二、受众与时长
1.年龄段(受众群体)
12至16周岁青少年
2.项目时长
2天
三、目标设定
1.知识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的由来以及演变;
(2)掌握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等相关名词的具体含义,了解状元、榜眼、探花名称的由来;
(3)了解学政试院、江南贡院的历史与作用;
(4)掌握泰州学术名人胡瑗、科举名人储巏的故事;
2.能力目标
(1)知识表达能力:能够独立阐述科举制度;
(2)知识总结能力:能够通过对比,发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人才选拔制度的优劣;
(3)手工操作能力:独立完成一张属于自己的“路引”“文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情感共鸣:考试是学习的一部分,是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有深刻体会的经历。让学生体会泰州地区古代学子的科考历程,产生情感共鸣,以此激励自己;
(2)态度认知:带领家长和孩子追本溯源,通过科举制度揭开“考试”最初的面貌,从根源上驳斥“读书无用论”“考试无用论”对科举制度的抹黑,展现一个真实的科举制度,强化对考试作用的正面认知;
(3)价值观目标: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求学观和考试观,积极面对求学路上的挫折和磨练。
·项目过程设计
一、主要流程
流程一:
活动开班仪式,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流程,宣读相关注意事项,带领参与者宣读活动誓词,保证在活动过程中尊重历史,爱护文物。
流程二:
通过参与模拟游戏,展现世袭制、察举制、中正制、科举制等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异同。指导参与者制作完成一份证明自己身份的“文牒”,体验“誊录弥封”的过程。
流程三:
参观博物馆展厅,在“儒风蔚然”展柜前,解读“江南乡试题名录”、“同登录”以及“储巏父母诰命圣旨”等文物,重点介绍明朝泰州士子储巏“连中两元”的故事。
流程四:
参观泰州市安定书院,了解胡瑗的人生轨迹和“明体达用”的教育理念,同时介绍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情况。
流程五:
参观泰州市学政试院,带领参与者在考场内坐一坐,感受古代考场的氛围,通过科举展览,了解泰州地区本地的科举文化。
流程六:
参观南京江南贡院,参观中国科举博物馆展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大家相互交流,总结本次研学课程的知识,分享所学的知识或有趣的科举小故事。
·项目评价
总体评价:“青云之路”项目,充分利用了本地与周边地区的相关文化资源,以博物馆的文物,和学政试院、安定书院相结合,完成了一个读书考试的流程,再利用江南贡院,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和升华,是泰州研学活动对本地资源集约利用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值得进一步丰富完善,强化课程设计。
校园反馈:“青云之路”项目,在起到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能够辅助学校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求学观,在轻松的研学过程中,寓教于乐,不离教育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