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走进青铜时代”馆校合作系列课程
项目负责人:闫雨卉
联系方式:13952157606
一、内容说明
1.主题展品或主要场馆
主要场馆:徐州博物馆主陈列楼一楼特展厅“吉金怀古——淮海地区的青铜时代”展览。
主题展品:来自苏鲁豫皖四省13家博物馆,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展览展现淮海地区商周时期独特的历史地位以及由夷到夏的融合过程。展出的80件商周青铜器,器型丰富,涵盖了鼎、鬲、簠、甗、铺、簋、爵、斝、盉、卣、壶、匜、盘、奁等,体现了古代青铜器作为炊器、食器、酒器、水器等多种功用。
淮海地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接的黄淮海平原,这里北接齐鲁、南望江淮、东濒黄海、西临中原,沂、沭、泗河穿流其间,黄运交汇四通八达。自古以来,这片区域山水相连、习俗相似、人缘相亲、商旅相通,区域之间保持和延续着密切的人际交往、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和社会联系。
2.诠释角度
(1)必要性:让青少年通过此次活动在参观时学习青铜时代和青铜器的基本知识,近距离地接触和体验青铜模范的制作过程,激发了学生的爱祖国、爱家乡、爱历史的情感。《礼记·王制》:“东方曰夷”。在蛮夷戎狄当中,东夷民族的发展水平煊赫一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地域文明,称之为东夷集团。商周时期,中原王朝不断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和管理,与东夷民族之间由对抗而交流,由接触而融合,最终在战国末年,东夷基本融入到了华夏民族多元一体的大格局。
(2)教育性:“走进青铜时代”青少年系列课程丰富多彩,通过此次举办的各种角度的主题活动来激发青少年对于博物馆的兴趣,让青少年学到更多的知识,进而达到发挥博物馆真正作用的目的。数千年来深植于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基因,流淌在一代又一代淮海人的血液当中,经久不衰,成为当前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文化动能和不竭源泉。展览精选淮海地区十余家博物馆数十件青铜重器,既是对地域文明的学术探索,更是在寻求区域协同发展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根脉。
(3)主题性:“吉金怀古——淮海地区的青铜时代”展览在徐州博物馆一楼临展厅开展,徐州博物馆从“走进青铜时代”这一主题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开展了一系列社交活动,并与学校深入合作,不仅让学生了解淮海地区的青铜文化,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淮海地区是东夷文化的主要分布区,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证实,商周时期,这一区域部族林立、古国众多,是商文化、周文化与东夷文化、淮夷文化演变与融合的重要区域,徐、薛、滕、郳、邾、小邾、滥、莒、邳、彭、司吾等国融合发展,鲁、宋、齐、楚、吴、越等国争霸其间。青铜器作为国之重器,在政治活动、祭祀仪式、军事战争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演绎了波澜壮阔的淮海地区青铜文明史。
(4)体验参与性:此次系列课程通过在徐州博物馆参观展厅,让青少年可以深切的了解灿烂的青铜文化。博物馆教育员更是走进学校,在教室中通过讲解青铜器的由来、种类、纹饰、用途、艺术特征等等青铜知识,还准备材料让学生动手体验制作青铜模范的过程,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完成了与青铜历史的会晤,也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
二、受众与时长
1.年龄段(受众群体)
7—12岁青少年群体
2.项目时长
每个课程40分钟左右
三、目标设定
1.知识目标
2020年徐州博物馆举办“吉金怀古——淮海地区的青铜时代”展览,并组织策划“走进青铜时代”系列课程,极大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生活,普及了青铜文化,让古老的青铜器不再厚重,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们了解了青铜器的分类、器型及纹饰等,拉近了学生与文物间的距离,让历经了千年沧桑的青铜器变得鲜活。
2.能力目标
此项系列课程让青少年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史、铸造过程、文物意义等知识,也融合了趣味性和学习性,将展览中学到的文物知识融入到制作青铜模范的活动中,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们感受了文物的魅力和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此项目的开展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培养青少年对博物馆产生更多兴趣,增强对文物的认知,让文物“活”起来。让学生在参观学习和体验中感受到青铜器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项目过程设计
一、主要流程
“走进青铜时代”课程一:带你认识青铜器上生僻字;
“走进青铜时代”课程二:青铜器与“模范”;
“走进青铜时代”课程三:古代食器与粮食节约;
“走进青铜时代”课程四:青铜上的纹饰美学;
“走进青铜时代”课程五:青铜时代的礼仪;
“走进青铜时代”课程六:“奇形怪状”的青铜器们有什么用处?
“走进青铜时代”课程七:龙纹与兽纹——对称的美;
“走进青铜时代”课程八:壶中日月——探索青铜酒器的奥秘;
“走进青铜时代”课程九:妇好鴞尊的“秘密”。
二、项目要点分析思考
中国青铜器种类繁多,制作精美的器件更是浩瀚如星辰。徐州博物馆结合“吉金怀古——淮海地区的青铜时代”展览,举办“走进青铜时代”青少年系列课程通过多种角度带领学生认识青铜器,了解青铜时代的基本信息。徐州博物馆更是与学校深入合作,开展成体系的博物馆课程,更好的开展优质教育,激发学生对博物馆的兴趣,教育不再只发生在教室,博物馆“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已愈发明显。此项目的课程设计中,既要保证所讲知识的专业性,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特点,保证课程的趣味性。
三、案例分析
青铜器一直被认为是国之重器,比如我们熟知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莲鹤方壶”以及“曾侯乙编钟”等等都是国宝级的文物。可是这些精美的造型和纹饰古人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原来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与“模范”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次课程就让大家一起来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制作工艺流程,学习采用范铸方法铸造青铜模范。
在开始此次课程之前,大马路小学教师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沟通交流。在教室集中分享课程纲要,明确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博物馆口袋书《吉金怀古》,认识生僻字。
第一次课程由博物馆教育员精心制作PPT走进大马路小学,给学生讲解青铜器与“模范”。以图文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青铜器,了解青铜时代的基本信息,并了解“模范”一词的由来。课程以铜镜为例详细介绍它的制作过程。
第二次课程博物馆教育员带着制作青铜模范的材料与模具继续走进大马路小学,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动眼观察,进一步加深学习体验。活动形式多样富有趣味,参与感极强,获得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与喜爱,使其在认识青铜器的同时,增强其对于青铜时代的认识,丰富其课外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次课程大马路小学学生走进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吉金怀古——淮海地区的青铜时代”展厅,一进入展厅,同学们马上被丰富多样的青铜器所吸引。参观中,同学们好奇的看着青铜器,问出一个个小问题,通过听、看、画、写和与博物馆教育员的互动,及小组合作体验,初步了解研究青铜器的基本技能,感受古人的聪明智慧。
在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分小组整理学习成果,选举代表向大家分享活动整体感受。通过小组合作、动手体验,感受发现青铜器的快乐,对“发现”进行再体验。通过此次课程活动,同学们在参观中学习到了青铜器知识,近距离地接触和体验青铜文化,也感受到了人类进入青铜时代是社会发展的一大飞跃。
项目评价
通过举办这项馆校合作的系列课程,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尤其是拓展学生的历史和人文知识,促进了青少年对历史的关注和了解,在他们成长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此项目博物馆与学校优势互补,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促进博物馆资源与课堂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相信今后同学们在参观博物馆时,如果看到了青铜器,一定会更加了解它们的名称、类型、纹饰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