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11日是 “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综合治疗 品质生活”。 对于帕金森,许多人最直接的认识就是手不自觉地颤抖。专家表示,其实,在帕金森发病前,就会有非运动障碍的出现,大家要引起重视。
在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房里,记者见到了75岁的颜阿姨,她告诉记者,帕金森病让她的生活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要一直用药物来控制:
“当时在家的时候帕金森一天要发个三四次,发起来之后,脚抖,心慌,吃饭都没有心思,走路根本不能走,吃一口赶快就要上床,现在好多了。”
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钱进军介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的发病率是1.7%,目前有超过300万的帕金森病人,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同时还有年轻化趋势。 帕金森病人会出现一些运动障碍症状,例如静止性震颤,行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等,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帕金森的非运动症状,会早于帕金森疾病运动症状出现:“比如嗅觉障碍,发病前十年左右就会存在,还有其他的非运动障碍,快动眼睡眠障碍,睡着以后表现为尖叫、大喊、肢体的舞动,还有其他的非运动障碍便秘、焦虑、抑郁,非运动症状是影响帕金森(患者)生活品质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
就目前的医学手段,帕金森病还不能治愈,但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可以让患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和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钱进军提醒,对于帕金森病人的照顾,需要家属更加的用心:“得了这个病他也自卑呢,也有抑郁情绪,家里照顾的好,也会缓解他这个方面的压力,而且这个病还会进行性的加重,我们呼吁所有帕金森患者的热人给患者强大的心理支撑,和生活的照料,这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