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日期间,2021年“航天放飞中国梦”科普巡展活动在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拉开帷幕。重大航天工程航天器模型、月球土壤实物等一批重磅展品集中亮相,彰显出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
摆摆“手臂”、左转右转……眼前活跃的小家伙,就是家喻户晓的“玉兔号月球车”实体模型。它随着嫦娥三号升入太空,在月球上工作972天,留下了中国登陆月球的第一个足迹。再走几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中继卫星“鹊桥”正在缓缓地随地月转动,利用“反光镜”原理,它帮助人类首次实现了与月球背面的通信。
模型开发人员郜京波说:“嫦娥四号已经在月球背面着陆,就是通过这颗中继星‘鹊桥’,来实现信号的双向传输。这是中国科学家对人类探月工程的贡献。”
在展馆中心,嫦娥五号返回舱、降落伞实物,以及跟随嫦娥五号来到地球的月壤样品第一次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展览。这几样重磅展品标志着中国嫦娥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极富纪念意义,引来众多天文爱好者的围观目光。
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学生梁函睿说:“月球‘土特产’以前最多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现在觉得离我们并不遥远。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五年级学生江博威说:“自从受到杨利伟的影响,就非常想当航天员。要把视力保护好,把身体加强,最主要的还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
8000平方米的展区内还集中展示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人造地球卫星、神舟飞船、天问一号探测器组合、北斗导航系统等模型……从4月24日起到5月5日,市民可以预约参观。
从1956年起步,到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到2020年嫦娥五号带回月球土壤,再到刚刚揭晓姓名的祝融号火星车即将登陆火星……这次的航天日展览为我们展示了中国航天走过的65年非凡历程,我们对太空探索的进步不仅映照着“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也增强了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底气。记录浩瀚星空,我们无比期待!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罗聪懿、杨国、郑伟、李扬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