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破解农业“芯片”卡脖子难题:在小杂粮里弯道超车

2021年04月28日 19:12:3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谷雨已过,人们餐桌上多了一道最爱的蚕豆。翠绿的蚕豆荚,不仅藏着初夏的味道,更“存档”着江苏的特色种质资源。拨开一个蚕豆豆荚,香气扑鼻。外行看到的是,翠绿的果实。内行看到的,是性状。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陈新,和豆子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被称为“五彩豆子专家”。

  在江苏省农科院精心培育的蚕豆育种基地里,保存着上千种来自世界各地的蚕豆种质资源,陈新一眼就认出了几个江苏自主选育的品种:“你看,这个叫苏蚕豆6号。它整个植株相对的高,花也比较多,抗病虫性都比较好。另外成熟相对比较早,口感也比较好,荚子也比较大,现在农民特别容易接受。早点上市以后,就可以卖个好价钱。”

  小小的蚕豆,虽然不起眼,但陈新却告诉记者,蚕豆对于江苏来说至关重要。“蚕豆的种植面积在全省冬季作物里面是比较大的,大概有220万亩。冬季作物最大的就是小麦,第二是油菜,第三就是蚕豆。”

  在江苏通州及周边县市上万农户种植蚕豆,每年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

  不仅是蚕豆,在这片基地中,还尽可能保存着全世界的豌豆品种。红色、紫色、粉色的豌豆花,色彩斑斓。

  摸清农业种质资源家底和发展变化趋势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首要任务:“世界各地的一般品种在我们这儿都能种,我们再选择适合于本地种的比较好的品种,把它跟本地品种进行杂交,看看抗病抗虫性,再来选择一些品质好、适应好的品种。”

  说起种子被“卡脖子”,大豆常被外界视为标志性作物。但其实,所有农作物的育种研究都应该得到重视。在蚕豆、豌豆这些“小杂粮”领域,也应尽快多培养一些自主品种,保护好、利用好,才能不受制于人。小杂粮将是未来的朝阳产业,这是一个商机,更是一份责任。

  陈新说:“中国资源本身也比较多,可以趁别人还没做到这些方面的时候把它们先保护起来。我们要把这方面的工作先做好。”

  但与此同时,在这些“小杂粮”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上,还有很多基础研究工作没有过关,用更先进的科技手段赋能农业种质资源研究迫在眉睫:“看起来这些豆子的荚子比较大,但究竟是什么机理?目前绝大部分也不清楚。我想,我们得把资源库建好,还要把资源的重要性状调查一遍……”

  保持清醒,保持追赶的状态,在这场“农业芯片”的竞争中,陈新和他的伙伴们一直在努力。

  更多详细报道,欢迎收听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苏南地区FM95.3)的各档节目:《江苏新闻联播》07:00-07:30《新闻早高峰》07:30-09:00《新闻晚高峰》18:00-19:00。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周洋 张君仪 编辑/高若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