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青春①|“你们应继续我志而奋斗!”这封用生命送出的烈士遗书字字千钧

2021年04月29日 06:30:3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百年征程,无数革命先辈为了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而舍生忘死、奉献青春。4月19日,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寄语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值此“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我苏网推出《永不褪色的青春》专题策划,带您重温江苏儿女积极投身革命的英勇事迹,感悟红色岁月中质朴动人的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红色力量。


  “人生莫不有死,枪毙死得最痛快,况我死得有意义……”

  “我一生尽力革命,未尝稍懈,对于你们既没有丝毫补助,又缺少经常关系,所以我死后你们不应视我为家庭的一份子而为我悲伤,你们应继续我志而奋斗……”

  “我以天下为家,我的遗骸随处可放,由它腐败,不必运回……”

  这是1928年,烈士徐玮在就义前写下的遗书,而这封遗书竟是由烈士狱友的遗体带出,直至1982年,才辗转交到徐家人手中,成为徐玮留给家人珍贵的纪念。

  用生命送出的烈士遗书 时隔54年终于送达

  1930年8月27日,杭州市学联负责人陈敬森烈士慷慨就义,其弟赶到杭州收殓时,无意中发现他衣袋里藏着的一封遗书。1954年春,陈敬森的家属将珍藏24年之久的烈士遗书交给党组织,辗转保存在浙江省档案馆。

  1982年,经中共浙江省党史工作办公室考证才发现,这封署名“九如”的遗书,是时任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的徐玮烈士在就义前写下的。

  当这封遗书的复印件送达徐玮家人手中时,距离徐玮牺牲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

徐玮故居

  徐玮,原名徐宝兴,曾化名南方、梁栋、秦明、谢公弢、胡公达,江苏海门县磨框镇(现江苏海门市三星镇瑞南村)人,1903年10月8日出生。他以沪西为基地,举办工人夜校,宣传革命道理。

  随着这封遗书的出现,关于徐玮当年是如何牺牲的等种种疑问也一一被揭开。

  “不怕死的共产党人” 死得壮烈让人动容

  虽然与二叔从未谋面,但从父辈的讲述中,徐立人对二叔的印象定格为离开家门时那个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

  1928年5月3日下午3时,浙江陆军监狱看守突然在牢门口喊徐玮的名字,徐玮心里明白将要赴刑场,昂首冲着看守喝问:“今天杀几个人?”看守从未见过“死囚”在这种场合会这样问话,惊得不知所措,手一抖,把钥匙和名单全掉落在地上。徐玮镇静自若,拾起钥匙、名单,为同监的难友曹仲兰、陈英盛、陈存世打开牢门。

  他们4人一起挺胸阔步地走向铁门。在门口,徐玮回头向难友们高喊:“同志们,今天要同你们分别了,你们继续努力吧,共产党万岁!”

  当时,监狱当局组织100多人前来参观,徐玮4人一路高呼口号,法官不敢再按程序验明正身,叫十几个看守抓住4名烈士双手,直赴刑场。

  监狱几百个政治犯齐声高唱《国际歌》。敌人行刑时,每一声枪响,活着的同志就高呼一声:“共产党万岁!”直到第四声枪响。国民党前来参观的官员都吓呆了。他们这才相信:世上真有这样一批不怕死的人!

  参加工人武装斗争 积极传播马列主义

  1923年春,徐玮在上海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1924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加入党、团组织后,徐玮多次利用探亲之际在海门传播马列主义,是海启传播马列的第一人。后来在通东揭竿而起、参加红十四军的许多战士,都曾听过徐玮当年宣传马列主义的演讲而走上革命道路。

  1925年至1927年间,徐玮先后参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斗争。特别是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徐玮与罗亦农、汪寿华等在起义总指挥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并负责起草《市民代表会议、政府》《准备武装暴动》等纲领性文件。起义胜利后,徐玮作为共青团代表出席上海第二次市民代表会议,当选为执行委员。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成立,徐玮又被选为临时政府委员,分管宣传工作。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疯狂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反革命政变。因受反动派通缉,徐玮离开上海。后被推选为中共五大82名党代表之一,到武汉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8月,受当时的团中央书记任弼时指示,以团中央驻浙巡视员的身份前往杭州,担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 

  1927年11月6日,正在开展苏联十月革命节纪念活动时,浙江省委军事地下机关突然被搜查,团省委机关也遭到破坏,徐玮和团省委秘书长曹仲兰等同时被捕。他们先被关押在杭州市柴木巷看守所,不久转押到浙江陆军监狱。 

  面对敌人的拷问 他坚持“当共产党当到底”

  被捕后,徐玮化名胡公达,国民党反动派起初把他当作一般政治犯看待。1928年初,由于叛徒出卖,徐玮被传讯。特别法庭庭长钱西樵对他说:“你不叫胡公达,你是大名鼎鼎的徐玮,你的情况我们都清楚,用不着隐瞒了,你不要再跟共产党了。”

  徐玮从容地回答:“那我问你三个问题,你的答复如果使我满意,就不当共产党。”三个问题涉及国民党为什么背叛革命的问题,问得钱西樵瞠目结舌,狼狈不堪。徐玮笑着说:“你既说不出个道理来,我就只好当共产党当到底了。”敌人无可奈何,只得把徐玮押回监房。

  在身份暴露以后,徐玮就决心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尽力为党多做工作。趁看守不在时,他对着牢门的窗口,向难友们宣传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他还利用放风的机会进行串联,布置狱内的地下工作,组织要求改善狱中生活条件的斗争,他要求难友们把监狱当做学校,趁此机会多读些马列著作。他还用已公开的共产党员身份向难友们演讲,痛斥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的罪行,表明自己为人民的彻底解放视死如归的决心。

  “要为继续我志而奋斗” 三封遗书字字含情

  自入狱之日起,徐玮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1928年2月9日,他写了一封遗书。93年后,重读这一封短短几百字,沉重而又真挚的诀别信,使人震撼。

  遗书共交代七件事,简明扼要,件件清楚。

江海博物馆馆藏徐玮遗书《致我的家庭》复印件

  一是交代自己的身份,是无产阶级的战斗员,一个职业革命家,所以要家人不必为之过分悲伤,“要为继续我志而奋斗”。

  二是徐玮在读书及参加革命后,父亲生病放弃私塾执教的工作,无法支持他的费用,徐玮不得不借债度日。他告诉家人,这些债是好友借给他的,不必因为可能索债而担心。

  三是交代自己的婚姻状况,没有异性的结合。俞玉珍与他是幼时由双方父母作主订的婚约。旧社会凡女子订婚或结婚,如丈夫死后,必须守寡,而徐玮面临牺牲,所以于就义前声明与她“概无关系”,以免误其终生,这是为她着想。

  四和五是对自己的后事作了详细的交代。不必在杭州建墓,不必做道场,不必开追悼会发讣文等等,认为这些都是无聊之举。

  六是对好友周赞明的交代。周赞明是海门茅镇人,与徐玮既是同乡,又是同学,家庭经济条件比徐玮好,经常资助徐玮。徐玮交代家人,自己牺牲后与他联系,会有帮助。

  七是自己对生死的看法。字里行间没有悲观,没有哀伤,充满了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而献身的豪情。

  整封信读来听不到半声哀叹和绝望的情绪,浸润着的是激越的革命进行曲,坦露着一名共产党人对革命的坚强信念。那一年,徐玮只有25岁。

  1928年4月18日,徐玮被提审后,又接连写下两份遗书,一份给他的兄弟徐宝康、徐宝石,一份给他的朋友周赞明。

  给兄弟的遗书中,徐玮写道:“我与你们永别了。你们一定明了我是为什么死的……你们如果能明了我死的意义,便不应为我悲伤,你们应该劝导母亲,善视母亲,彼此亲爱,努力上进。”

  给朋友周赞明的遗书中坦言:“生活于此时代,便负有此时代的使命,人生之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时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生命时值之修短是不成问题的,用不着留恋与悲伤……太阳不久出来,黑暗终归消灭,那么早死算得什么!”

  三份遗书洋溢着一个共产党人至死不渝的坚强的革命精神,也写满了一个人对家庭、国家和民族的爱!

  早在1923年,徐玮参加革命时,在送给大哥的《人生》一诗中曾写道:

人生好比替换赛跑,

前人走几段,

我走一段,

后人又不绝地向前走去,

最后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莫怪前人走得慢,

莫望后人走都快,

且努力,走我的一段。

  徐玮走了,带着难解的遗憾,也带着不可动摇的信念。

  戳专题>>永不褪色的青春,了解更多革命年代里的青春故事。


  我苏网专稿 文/刘静 李明莉 设计/姜向慧 后期/王紫轩;素材来源:海门日报、南通日报 

  (本文系我苏网专稿,转载请注明来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