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航天员保驾护航! “天和”号的这套系统来自苏州高新区......

2021年04月30日 09:53:3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昨天(4月29日)11时许,我国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五号 B 遥二火箭,成功将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发射升空。这项航天任务顺利完成的“军功章”里,也有苏州高新区的一份功劳。

  在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中,有一套为航天员保驾护航的系统——航天员生理参数监护系统。这套系统是由位于苏州高新区的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数字化医疗仪器研究中心与中国航天员中心联合研制而成,由该中心主任叶树明教授带领团队参与完成研发。

  据了解,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长 16.6 米、最大直径 4.2 米,重量达到 22.5 吨,能满足 3 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需求。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将于 2022 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

  要满足3名航天员长期驻留,航天员生理监测系统十分关键。据介绍,叶树明团队参与研发的这套系统由12导动态心电监测记录仪、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护仪、睡眠监护仪以及动态血压仪组成,能为航天员提供各项包括心电、血压、脑电、脉搏、心血管参数、睡眠状态等监测服务,是保护航天员的安全的一道坚固的防线。

  载人航天是继两弹一星以来最具战略意义的国家工程,宇航员生命保障仪器是其关键组成,国际上只有欧美掌握,而我国更是一片空白。叶树明团队的这套系统包括硬件、嵌入式系统、软件和算法等核心技术,均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由于航天特殊环境对仪器性能与可靠性提出特殊要求,叶树明团队从零开始,经十多年努力,掌握了大动态采样和信号算法化两个关键技术,解决了“性能、功耗、抗干扰、可靠性”四大难点问题,实现了心电、脑电、脉搏、肌电、血压、呼吸等近十种电生理信号集成检测和智能分析。

  此前,叶树明团队还陆续开展了心电诊疗仪器、高精度检测医疗仪器等高端医疗器械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相关科研成果除了在“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应用外,还以核心技术创办了两家医疗仪器企业,并在各自细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据了解,浙大苏工院成立于2011年4月,已基本形成技术研发、科技孵化、产业培育、科技咨询及科技培训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大平台,是“聚焦苏州市、服务江苏省、辐射长三角”的开放性公共创新服务机构。紧扣“战略型人才+战略性技术+战略性市场”三个关键创新要素,聚焦“大健康”与“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两大领域,浙大苏工院已经建成13个研究中心和12个联合研发中心,集聚国家、省市区各级双创领军人才61人次;累计研发与转化产业化技术401项,科研合同经费1.67亿元。先后获批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荣誉。

  (来源:江苏广电苏州中心站/施志鹄  通讯员/施为 编辑/沈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