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之战的胜利,不是新四军几千人的胜利,而是10万军民共同战斗的胜利。——陈毅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陈毅,粟裕领导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根据党中央指示,率领所属部队挺进苏北,执行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当时的国民党顽固派,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指挥26个团3万余人,分兵三路进攻黄桥,我新四军指战员仅7000余人,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沉着应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黄桥决战”,此役共歼敌11000余人,俘获大量的伪军和军需物资。
黄桥决战期间,泰兴城乡掀起了大规模的支前热潮。
农抗会组织上万农民帮助修筑工事、挖战壕,连夜奋战,修筑了坚固的阵地。
妇抗会组织妇女为部队做军鞋、补军衣,成立伤病员看护队。
工抗会组织 400多人的工人武装纠察队,负责侦察敌情和维持社会秩序。
青抗会和学抗会除参加巡逻外,还组织宣传队,张贴和散发传单。
许多热血青年积极要求参加抗日队伍,3000 多名青年参加了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涌现了许多送子参军、送夫参军的动人情景。
战火硝烟中,一批批担架队奔赴前线送弹药、运伤员。原来只要求 3000 名民工参加担架队,但报名的达 7000 多人。担架队员冒着枪林弹雨,把弹药送到阵地前沿,把伤员及时抢运下来,有的队员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坚持把伤员安全运下来。
镇外虽炮火连天,黄桥镇内却灯火通明,家家户户碾米、磨面、烧水、烙饼,全镇 60 多家烧饼店日夜不停地烘烤烧饼,男女老少冒着炮火,有的肩挑手提,有的推着独轮车“吱吱”地从四面八方来到阵地慰问部队,到处洋溢着军民鱼水深情。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战地服务团的戏剧主任李增援、作曲家章枚、编剧王于耕和服务团党支部书记林琳,见群众拥军支前如火如荼,十分感动。李增援拿起一块烧饼说:“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林琳、王于耕接着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烧饼要用热火烤,军队要靠老百姓帮。”“同志们呀吃个饱,多打胜仗多缴枪!”李增援遂将其加工编成歌词交章枚谱曲,《黄桥烧饼歌》由此问世,并在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中传唱。
决战期间,县地方武装和广大民兵积极配合新四军主力作战。
县警备大队和一至六区的地方武装担负了对日伪军的警戒任务。
雁岭乡17岁民兵鞠瑞生,爬到树顶为部队侦察瞭望。
黄桥民兵黄茶灿,在李守维部队进村时跑步到三里庄新四军驻地报告敌情,并为新四军带路向挖尺沟出击。
农抗会会员李宏寿、徐长贵,看到新四军在开阔地反击敌人伤亡很大,便指点部队从东边的一条南北沟潜行迂回到桥头,利用他们两家的房屋作掩体,在屋顶架上机枪,横扫桥北敌军,摧毁了敌指挥所。李宏寿和岳母、徐长贵的三女儿均在战斗中光荣牺牲,李的妻子和小儿子也负了伤。
敌人进人新四军包围圈后,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来,到敌人后方拆桥破路,切断敌人退路。地方民兵配合主力部队骚扰敌军,看押俘虏、打扫战场。古溪李家庄农民王子来帮助部队运送弹药,途中拣到一颗手榴弹,后发现几个溃逃的敌军躲藏在农田中,他将手榴弹掷过去,乘势冲上前夺下一名敌人的步枪,高喊“缴枪不杀,新四军优待俘虏”!俘虏了 4 名敌军。
黄桥决战中,泰兴人民不惜牺牲、奋勇支前,为黄桥决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正如陈毅司令员在总结黄桥决战胜利原因时说:“黄桥之战的胜利,不是新四军几千人的胜利,而是 10万军民共同战斗的胜利。”
(来源:部分资料来自《泰兴市革命老区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