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春挥手,与夏相守,夏天你好!
《历书》说,斗指东南,维为立夏,太阳到达黄经45度,夏季开始,“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摄影:汤美玲
蛙声蝉鸣,草长莺飞,绿肥红瘦,云卷云舒,万物进入生长的旺季!
一候 蝼蝈鸣
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夏天的味道浓了。
摄影:吴有涛
二候 蚯蚓出
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
摄影:吴有涛
三候 王瓜生
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摄影:汤美玲
立夏日这天,南通有斗蛋的习俗。
谚语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
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父母通过斗蛋来祈祷孩子无病无灾。
家家户户会做清煮鸡蛋,放在丝网袋里,挂在孩子颈上。
里头放的是熟鸡蛋或者鸭蛋,要么就是鹅儿蛋。
孩子们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
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
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后吃掉。
立夏这天,南通还有个“称人”的习惯。“称人”就是用箩筐或者大秤帮伢儿称称分量,说的也是防止疰夏。
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称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其实“秤人”,还是想看看伢儿在一年当中究竟重了多少,再说那时候还不曾有磅秤呢!
顾问:王宇明
摄影:薛菲
立夏气温快速回升,庄稼生长旺盛,冬小麦扬花灌浆,冬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在这个生长向上的夏天,我们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将成就金秋的喜悦。
摄影:薛菲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宋] 陆游
做好精神养生
“心主神,为神明之用”。当夏日气温升高后,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极易烦躁不安,心火过旺,好发脾气。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和躯体可通过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此时不仅仅是情绪波动起伏,肌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健康。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精神养生,做到神情安静、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都可以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注意饮食清淡
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低脂、低盐,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值此时节,人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多进稀食
由于夏季炎热而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稀食能消暑养胃,所以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