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扬州万福大桥到廖家沟大桥,河滩长约6公里。6年来,有一群志愿者从这段河滩清理出旧渔网、网簖、地笼千余副。随着长江禁渔政策落实到位,廖家沟的捕鱼活动也彻底终结了。近日,志愿者再次对这段江滩的渔具进行了清理。
志愿者清理废旧渔具。
清理江滩,半天“扯”出40多副旧渔具
5月12日下午,58名志愿者来到万福大桥南侧的廖家沟江滩上捡拾垃圾,重点排查旧渔网、网簖、地笼等废弃渔具。
“这里有一张网!”志愿者李春玲发现沙地上出现规则的菱形图案,用手指抠了抠,果然拉起来一副地笼,她用力一拉,拽起了两米多长,但是剩下的部分藏在地下,无论如何也拉不动了。
临近的3名志愿者过来帮忙拉,地笼仍然纹丝不动。志愿队伍带头人韦长英叫来7个人,大家喊起了号子一起用力,终于把这副地笼从淤泥里“扯”了出来。
队伍又向前走了十几米,志愿者曹子都从芦苇丛里扯出一张渔网。这张渔网在江滩上有一段时间了,几十根芦苇从渔网的网眼中穿了出来,渔网和芦苇纠缠成了一个整体。
到傍晚时分,志愿者队伍向南只前进了2公里,但是清理出的旧渔网、网簖、地笼竟有40多副,垃圾300多斤。
义务保洁,他和大家做了6年
韦长英是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万杨物业项目经理。根据合同,物业的工作内容是保持园区的整洁和秩序,并不需要承担江滩上的清洁工作。但从6年前开始,韦长英和同事们就义务担当起廖家沟江滩的“保洁员”。
“中央公园和江滩是邻居,公园里干净整洁,如果江滩上到处是垃圾,看上去很难受。”韦长英介绍,廖家沟取水口就在这段江面上,大约提供扬州四成供水,饮水是一件关系到群众健康的大事,取水口附近更应该要保持清洁。
2016年汛期结束后,江滩上留下了大量垃圾。被同事笑称有“洁癖”的韦长英实在忍不住了,带着几位公园保洁员去江滩上搞了一次“大扫除”,拣出来的垃圾用面包车拉了3次,其中有大量的旧渔网、地笼等废弃渔具。
从那以后,韦长英和同事们隔几个月就搞一次“义务大扫除”。
韦长英介绍,被废弃的渔网仍然有“杀伤力”,在清理垃圾过程中,经常遇到挂着死鱼的破网,有一次还见到一只被渔网困死的黄鼠狼,“粘网威胁鱼类和小动物的生命,而死亡的动物更会污染水源。”
在后来的行动中,“清剿”渔网就成为了一项主要内容,他们还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比如遇到地笼、网簖,埋入地下部分,如果上面有植被,就不一定要挖出来,它们可以帮助保持水土,割掉露出来的部分即可;遇到粘网,哪怕有损植被也要彻底清除。
长江禁渔,“渔网战”快结束了
从2016年汛期开始,这场针对废弃渔具的“战争”已经持续了近6年。
“渔网的材料非常结实,在自然状态下很难降解。廖家沟的淤泥里、芦苇丛中、石头缝里隐藏着无数的旧渔具,这项工作似乎没有尽头。”韦长英介绍,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除了清理废渔具,他们还积极向渔民宣传,建议他们把废弃的渔网带到公园指定地点,不要随手丢在水里。
2019年,我市宣布廖家沟取水口上下游一公里禁止捕鱼和垂钓;2020年元旦起,长江干流扬州段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廖家沟河段在禁捕范围之内。
“以前我们是处于‘战略相持’状态,废弃渔网在不断产生,我们跟在后面‘清剿’,现在渔船已经从江面上消失,渔网不会再增加了,找出一张就少了一张,我们开始‘战略反攻’,我们一定会打赢‘渔网战争’的最后一役。”韦长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