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海门人悄悄干了件事!

2021年05月15日 10:23:33 | 来源:海门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群峰嵯峨,四时多寒,是为凉山”,这里曾经是中国最边远、最落后、最艰苦的深度贫困地区。

  从西昌市区出发,沿着356国道一路向前,盘山公路蜿蜒曲折,如果不是老司机,在悬崖峭壁之上恐怕不敢行驶。近3个小时车程后,记者和江海志愿者们终于来到了这所海拔2300米的昭觉县梦填慈云洛伍阿木村希望小学,村长曲比比合和吉克阿西老师早已在门口等候。见到我们,格外热情。

  15年的坚守

  眼前的希望小学是2019年筹建的,去年9月1日投入使用,占地2000平方米,五间教室、一间食堂、一间图书室和两间老师宿舍,目前有50多名师生。整洁的教室、宽敞的操场,操场中央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成为大凉山深处独特的风景线。

  采访中了解到,原先的学校破败不堪,草房子、瓦片屋顶,没有像样的课桌,一到下雨天,教室漏雨。“我来这边支教已十几年了,看到学校现在的样子,打心里高兴。”今年已经38岁的吉克阿西老师告诉我们。

  学校旧貌

  吉克阿西是这里的第一个教师,后来陆续有老师来支教,在吉克阿西的脸上,能深切感受到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孩子的不舍,她将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空。

  “如果当时我不来,这里就没有老师来了,我来了,今后也不准备走了。”吉克阿西笑着说。她将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苍茫的群山,尽管岁月在脸上留下了沧桑印迹,但她的心却永远是火热的。

  最大的改变是路

  吉克阿西说,这几年最大的改变就是路。第一次来时,是走着上山的,泥土路从学校到最近的县城,一来一回要走4个小时左右,后来条件好了,买了摩托车,但受限于通行条件,摩托车也开不快。

  去年,昭觉全县建成了水泥路,吉克阿西买了辆小车,大大节省了上下班时间。

  采访间隙,记者跟随者志愿者乘坐村长的电动三轮车去孩子家家访,行驶在水泥路上一路通畅,活动组织者蔡雷感慨万分,回想起两年前刚来大凉山时,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走路都困难,更别说是开车了。

  他说:“不仅是路,其它方面的变化也很大,变化可说是翻天覆地。”他指着山坳处一间不起眼的茅草房。这里曾是孩子们原来的教室。山依旧是那座山,但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海门人伸援手圆了学校梦

  除了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外、其实更欣喜的是大凉山的人民在教育理念上的改变。吉克阿西说:“刚到这边时,很多村民不愿送孩子上学,觉得没有在家务农实惠。但是现在,先前这种情况消失了,大家都理解了教育和知识对于个人和家庭的影响,村民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上课。”

  眼前的希望小学,承载着大山深处数百户家庭的梦想,给山里的孩子们一个通往幸福生活的阶梯。江海志愿者支教协会蔡雷会长颇有感触,2019年刚来时,见到孩子们在破旧的茅草房里上课,满腹心酸。“当时一回去、立即发动各方力量,大家一起努力,决心最短时间内,帮孩子们建一所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学校。”

  此次前来,除了看望孩子们外,还送来了新书包、新文具,孩子们拿到新学习用品时,一张张黝黑稚嫩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有这么多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无私奉献,孩子们才有了走出大山的底气和信心,可以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今年二年级的曲比汉呷莫说:“长大了想当一名医生,这样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像曲比汉呷莫这样的孩子学校还有很多,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

  据了解,大凉山也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全州面积6.04万平方公里,是四川三大林区、三大牧区之一,有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平原),有四川第二大盆地(盐源盆地),优越的土地、气候、光热条件,使凉山成为发展绿色特色农业的最适宜区,具有良好的产业扶贫基础和发展前景。近年来,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大凉山已经发生了喜人变化,绵延的大山不会束缚住孩子们的脚步,大山外的精彩世界在等待着他们。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