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参观“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模型。(朱吉鹏 摄)
这个周末,无锡博物院可谓热闹非凡,不少锡城市民的朋友圈被“深空深海”重大科技成果展刷了屏,也引发了不少科技爱好者的追问——潜水器在漆黑的海底如何安全航行?万米海水的重压之下是否会受损?记者了解到,有不少无锡力量在为深海探秘保驾护航。
“深海之眼”为潜水器引路
“奋斗者”号、“蛟龙”号等潜水器下到海底之后,即使光线充足,能见度也只有十几米甚至更低。潜水器在深海能够“看清”方位并实现通讯,与声学技术的运用密不可分,对于海洋工程研究而言,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基础保障。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无锡海鹰加科公司是一家从事海洋探测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这次“奋斗者”号下潜过程中,参与地形地貌探测和水声通讯。总经理章繁荣介绍,海底地形图的绘制关系着潜水器的安全作业,也为下一步海底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一直以来,中船海鹰加科公司都致力于研制、生产海洋测绘、水文与环境监测、海洋地质与勘查、海洋工程与水下安防等细分市场的海洋感知领域的高端装备,服务国家智慧海洋建设,为海洋环境感知领域的高端装备国产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而持续努力。在其位于新安的办公大楼内,记者看到了一台探测型万米测深仪。章繁荣介绍,这台仪器可以探测地球上任何深度的海洋,是国内唯一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高精度万米测深仪,产品性能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处于领先地位。
千分之一毫米精度“全身体检”
“我们在极其严苛的工况条件下开展了检测工作,当时正值高温天气,检测人员在密闭狭小空间操作沉重的仪器,由于不允许磕碰球体表面,我们的每一次操作都必须非常小心”,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无锡分院负责人介绍,为了配合“奋斗者”号项目进度要求,提高检测工作效率,先锋队想方设法把设备检测能力发挥到极限,工作人员每天加班至凌晨一两点钟,保质保量完成了所有的检测任务。
“奋斗者”号实现载人的关键在于球形驾驶舱,载人舱内部保持1个大气压,外壳承担了全部抗压重任。据介绍,只要10米的水深可以瞬间压垮一辆空油罐车,而万米海底的压强达到110兆帕,相当于2000头大象踩在人的后背上,重压之下,载人舱的焊缝处需要特别关注。
先锋队技术总监顾然介绍,检测团队主要对载人舱进行材料、制造等多个方面全过程的性能跟踪,保障载人舱的安全可靠性,确保潜航员能够顺利开展各项科学考察工作。从“蛟龙”号海下7000米到海下10000米,随着载人舱材料技术参数的提高,检测工艺参数也相应成倍提升。
事实上,不仅是“奋斗者”号,此次展览中亮相的 “蛟龙”号、“深海勇士”号研发以及潜水器深潜后的多次维保检测任务,都是由江苏省特检院无锡分院参与完成的。
(来源:江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