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管理、自治联盟……“预演”一年来 江苏垃圾分类高招频出 | 我苏特稿

2021年05月25日 16:16:1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一开始说在小区里设置标准垃圾分类的大亭房,但我们小区车位就14个,如果把停车位占用了,谁都不愿意。南京汇文里小区居民刘女士笑着告诉记者,“大的不行我们就用小的,现在停车位和垃圾分类我们一个都不损失啦”。

  近日,一批迷你垃圾分类亭正式亮相,解决了部分老旧小区垃圾分类房的建设难题。量身定制的亭子身量虽小却“五脏”齐全,设置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四个投放口,与标准垃圾分类房功能一致,未来还将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去年4月份起,南京进入实战模式,在64个小区和101个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先行先试。一年多来,从“你是什么垃圾”到“能卖钱的蓝桶桶,易腐烂的绿桶桶,有毒有害红桶桶,没人要的灰桶桶”,轻松又娴熟地“垃分”逐渐成为南京市民的自觉行动。

  新时尚好习惯的背后,也凝聚起用绣花功夫进行城市精细化治理和合理化协调的决心和努力。

  “气味管理”、全链条覆盖

  “垃分”向科技要“答案”

  夏季来临,垃圾分类后集中存放容易腐败发酵,这臭味怎么消?目前,南京的部分垃圾房装上了新系统进行“气味管理”,向科技要答案。

  记者在南京锦华新城一期小区的环保屋看到,居民按下按钮自动打开投放口,待垃圾投放后又自动关闭,屋内环境干爽,毫无异味,这源于环保屋进行了净化系统的升级改造。居民投放垃圾开仓的时候正是细菌气味喷射的过程,这时候净化系统启动,就可以把臭味消除掉,解决倒垃圾的后顾之忧。现场负责人介绍。

  最近,南京建邺区莲花南苑小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陈超又多了一项工作任务。

  清晨到岗后,陈超先拿出手机扫描收集点上的二维码进行上岗打卡,随后打开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的投放口一一拍照,通过邺分类”APP上传,上传照片可让后台实时看到前一天产生的垃圾有没有完成清运、新近产生的垃圾是否致垃圾桶满溢、桶内垃圾有没有混投等。陈超告诉记者,后台一旦看到垃圾桶满溢,会立即派单让收运车进行清运。

南京:提升垃圾分类质量 监管覆盖“全链条”

  收运车辆到达现场后第一时间扫码打卡并拍照上传,到达垃圾中转站后,中转站相关人员一样同步扫码拍照,并实时称重上传数据。这样一来,垃圾分类从源头分类到中端运输,再到末端处理,实现全闭环可视化、智能化管理。据了解,今年南京城管部门将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及视频AI等先进技术,进一步加快垃圾分类智慧平台的建设和完善。

  因地制宜个性施策

  “螺蛳壳”里巧做“道场”

  南京新街口商圈被誉为中华第一商圈与小区不同,商场的垃圾分类更具特殊性,垃圾数量之大和垃圾种类之多对垃圾分类提出更大挑战。

  去年5月,南京新街口商圈垃圾分类自治联盟正式成立。一年后,“因地制宜”的成效逐步显现,这里每天清运餐厨垃圾超15吨。

  在新百大楼地下二层,两台厨余垃圾处置设施正在运转中,每天商场内餐饮商户的餐厨垃圾都会运到这里集中处理。据了解,商场200多家商户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靠两台处理设备完全解决,而且每吨厨余垃圾可以产生约200公斤的有机肥料,实现了变废为宝。

  变废为宝的还有塑料。记者在正洪街广场看到,两个黄色箱体的瓶瓶收集器已经上岗,吸引了不少市民。据了解,瓶瓶收集器智能设备可以自动识别市民投放的物品。比如,如果投放的是瓶子便会被吞进去,木棍则会被吐出来,快要投满时还会发出预警,提醒周边的骑手前来清运。计划到6月,南京新街口商圈将投放28瓶瓶收集器,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 

  签署承诺书 上堂必修课

  从源头创新宣传新模式

  随着南京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尤其是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实施后,南京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显著增强。

  垃圾分类质量的好坏关键在源头,针对外来人口的垃圾分类宣传如何完善?南京市六合区垃分办联合区公安分局、区城管局、马鞍街道办事处启动 新六合人的必修课行动——入籍南京市六合区,在入籍办理时就要签订一份垃圾分类承诺书。

  垃圾分类宣传需要多部门联动。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南京市六合区首创“垃圾分类贴花本”,向全区35000名幼儿园小朋友和1-3年级小学生发放,小朋友到投放点投放垃圾,督导员给予贴花,每月学校开展评选。活动启动15天下来,已发放贴花20万张。通过小朋友们的积极参与,不仅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明显提高,城管部门也能间接发现一些督导员指导不力的现象,“一举两得”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更实。

  不仅如此,为了“垃分”,各类降低百姓“辛苦指数”的花式招数频出,垃圾在江苏各地都不下去了

  在宿迁景尚佳园小区,整洁干净的投放站具备定时开启、除臭除味、刷卡扫码按键投递、实名溯源、实时称重、满溢报警、高压冲洗等功能;

  常州十里社区引进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设有金属、纸张、纺织物等投放口,每种可回收物都“明码标价”,居民通过分类投放获取资源币提现;

  在部分没有选址空间优势的小区,苏州相城区启用垃圾分类投放“大篷车”式流动“清洁屋”;

  无锡惠山区投用新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实现垃圾智能化清洁运输……

  日复一日,市民们真切感受着变化,也将垃圾分类落实为自觉自愿的“指尖文明”。

  我苏网综合 编辑/秦玉婷 记者/江苏新闻广播孙西娇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范思成、谢豫 江苏城市频道何畔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