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孩子们将收到一份沉甸甸的大礼,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全方位地保护了未成年人。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这个原则到底是怎么实现的?一起通过法院最新发布的案例和举措来了解下。
根据南京中院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两级法院一审受理的涉未成年人案抚养类纠纷共1295件,这是自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回落。在抚养权纠纷案件审理中,由于二孩家庭增多,出现了新的矛盾。
南京玄武区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庭庭长邵小波介绍,“《民法典》规定孩子年满8周岁要询问孩子意愿,对于家中是两个孩子的,夫妻离婚是同时归一个人抚养,还是一人一个呢?我们平时在实践中遇到不少,孩子年龄相差比较小的,从小一起长大,感情非常深厚,他们不愿意分开,包括问8岁以上孩子意愿,也不想分开,所以不是简单的一人一个化解矛盾。”
法官表示,目前法律上对二孩的抚养权如何分配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法院综合考虑孩子意愿、抚养条件等,根据“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来裁判。
介绍省高院刚发布的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中,13周岁的于某实名认证注册了网络游戏账号,之后向网游公司充值了1.5万多元。家长发现后将网游公司告上了法庭,最终经过法院调解,这笔钱全额退还。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爱武介绍,“如果无行为能力人,也就是8周岁以下儿童充值、打赏的,这种是无效的,如果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如果充值的钱跟他的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监护人可以要求平台退赔,法院应当支持。”
陈教授表示,为了最大化保护未成年人利益,要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根据法律规定:对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
保护未成年人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南京玄武法院联合妇联、律协、高校、心理机构等十多家单位成立了紫金少年家事协同保护中心,引入社会力量共同来最大化保护未成年人。
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潘溪介绍,“紫金少年家事协同保护中心是联合社会多元的力量,集中将少年儿童权利最大化的保护体现在司法职能中,比如说我们会给孩子们提供心理修复,我们法院也建了心理咨询师,比如我们的律师会帮助提供各种法律意见。”
(来源:《零距离》记者/刘舒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