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扬州慢”,搭上现代的“文艺范” !小市集“嗨”出古城新活力

2021年05月31日 10:14:03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位于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的皮市街,北连东关街,南接南河下。历史上的皮货集市,早已踪迹难寻;今夏的“嗨!皮市集”却“一炮走红”。

  继5月中旬首秀后,“嗨!皮市集”第二场于刚刚过去的双休日举办,吸引了4万人次前来赶文创市集。

  创意“亮”出来,老街“嗨”起来。微信朋友圈、抖音小视频里,“皮市集”的影像不断刷屏。

  什么是文创市集?

  文创市集给城市带来了什么?

  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不喜欢的一文不值,酷喜的价值千金

  ——看“小创意”如何做成“大生意”

  田家炳中学院墙外,25张大伞次第撑开,伞下一张条桌,就是一个摊位,就是一个文创产品的展台。

  青年李同法的摊位上,一组手绘扇面上,水果与成语“混搭”:喜上“莓”梢、心想“柿橙”、“樱”有尽有……引来无数把玩客和拍照者。

  “上次文创市集,我的小摊两天营业额超过1万元。”李同法说,“没想到‘小创意’也能做成‘大生意’。”

  卖得最火的“扬州美食”系列油画,每幅580元。其中一幅画,主题是捏包子,猫头人身,妙趣横生。

  “这么贵,有人买吗?”记者问。

  “不喜欢的一文不值,酷喜的价值千金,文创卖的就是创意。”李同法说,“我们挖空心思创造出来,因为独一无二,所以受到青睐。”

  李同法是山东小伙,10年前毕业于扬州大学美术专业,如今在仁丰里74号创办了同法艺术空间。“创作灵感,大多来自本地人文历史和生活元素。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更能唤起市民与游客的共鸣。”他说。

  李同法和妻子,加两名青年设计师,如今聚焦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世界运河之都,推出了油画、山石、扇面等系列文创产品。

  诗词里的“扬州慢”,搭上现代的“文艺范”

  ——看“小市集”如何引来“大流量”

  临近文昌路的皮市街入口处,是文创市集打卡点,发微信朋友圈积赞打卡,可以参与奖品兑换。抽奖环节,让参与者惊喜不断:奖品既有皮市街商家的奶茶咖啡抵用券,也有“三牛”精神香薰盲盒、党史学习教育书签等“红色文创纪念品”。

  “红色印记”相框是“茉等花开”花店设计的“红色文创伴手礼”,女店主王晨佳介绍,相框中的卡片上印着东关街道辖区内的曹起溍故居、朱自清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剪影,干花镶嵌在相框上,象征红花献给党。“‘红色印记’相框卖出了200套,来不及生产了。”

  首场文创市集两天吸引了1.5万人次前来游玩体验,其中六成为20岁至40岁的市民游客。第二场吸引了4万人次,不少外地游客从东关街穿过文昌路,打卡皮市街。

  来自无锡的游客张均城说,早就从网上关注到有“自在童年”主题的文创市集,特意带孩子来体验一下。“来回走了两趟,还是看不够。”

  皮市街两侧的平房,保留着民居、老店的原貌,文艺小店的各式店招和景观小品,花样百出、创意十足,让人忍不住拿手机拍照。

  “几十年前,父辈们逛生活市集,是为了购物。现在逛文创市集,是为了品味文化,坐着小店门口,看人来人往,发呆都是享受。”上海大世界艺术中心的于姓艺术总监说,诗词里的“扬州慢”,搭上现代的“文艺范”,“小市集”自然引来了“大流量”。

  历史文化街区创新转化,探索“古运河重生”

  ——看“小探索”如何优化“大空间”

  昨天傍晚,又有一批青年带着文创产品慕名前来赶集“练摊”,广陵城管工作人员主动帮忙接照明电源,请社区帮忙多借几把折叠梯子。“平时占地方,急用找不到。”一位老街坊的感叹,让皮市街社区党委书记徐颖“茅塞顿开”——何不在街角设置一个“共享工具间”,把居民家中平时闲置又占地方的折叠梯、冲水枪等工具集中起来,方便大家使用。她当即决定,把这个创意列为“为群众办实事”项目。

  百年前以贩卖皮货出名的皮市街,如今赶上了一场充满灵感与创意的大派对。越来越火爆的集市,也给许多年轻创客带来了隐忧。

  34岁的廖礼文,早年在云南卖首饰和文玩,6年前回扬州,在皮市街租房开店。他说,集市火,房租涨,许多店主跟他有着同样的担忧。

  “当年一帮文艺青年带着情怀和梦想来创新创业,才有了皮市街现在的网红效应。”东关街道党工委书记程锐说,“街道正在筹备文创产业引导扶持资金,做强规划引领,进一步将原住居民的生活空间、外地人体验的文化空间以及年轻人创业的众创空间有机整合,更加优化。”

  程锐表示,打造文创市集,不仅因为文化创意能够激发一座城市的活力,撬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更是通过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修复,探索推进“古运河重生”。本着“逐步推进、主客共享”的理念,街道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用市场与政府的“两只手”,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来源:扬州发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