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的孩子,你会用什么?文学作品中的“天使宝宝”大概率是别人家的娃,现实生活中,让人爱恨交织的“熊孩子”,或许更接近大多数父母的真实想法。“是否听话”也常常是鉴别“小天使”、“小恶魔”的标准。
“不听话”的背后藏着什么秘密?家长又该如何正确对待呢?本期父母进化论请到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南京市儿童保健所所长童梅玲教授为你解码。
【怎样看待孩子的“不听话”?】
“‘不听话’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 童梅玲认为,孩子的“不听话”也要分情况对待。大部分情况下,“不听话”反而说明孩子成长了,他开始有主见、有判断力,是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家长也要正面对待。
“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首先想的不要去责怪孩子,应该首先从自己的身上去找一些原因。比如是不是给孩子的任务太难,他们完全做不到,所以会表现出来不听话。再比如,会不会你没有理解孩子当下情绪,如果他的兴趣点在某个方面,你偏要让他往另外一个方向去做,也可能表现出来不听话。”
童梅玲提醒家长,遇到孩子“不听话”,家长要从自己做起,调节态度和说话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配合。
“当然,如果家长已经用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方式沟通,孩子还是不听话,那么这时就有可能出现一些生长发育上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向专业医生求助。”童梅玲补充。
【如何对待孩子的“不听话”?】
当摆正态度后,家长又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不主张一定要让孩子听话,但是主张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童梅玲强调,良好沟通的基础是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的发育水平和个体差异,知道他什么时候沟通的情绪最好,喜欢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比如有的孩子他喜欢语言,有些孩子他喜欢默默地进行互动。“让孩子听得懂你的话,明白你的指令,他才会按照你的指令去做,也就表现出来孩子特别的听话。”
童梅玲进而举例:比如说让孩子在几分钟内完成事情,家长往往只说“你快一点,5分钟内完成!”实际上,孩子没有时间概念,并不清楚5分钟有多长。如果我们换个方式,用更为适合他年龄的语言去指导,说“在吃饭之前你要把玩具收好”,那么,当孩子玩的时候,闻到饭香,听到摆筷子的声音时,他就知道,妈妈需要我吃饭之前要把玩具收好,从而就有了收拾玩具的意识。“不听话”也就变成“听话”了。
因此,在让孩子听话前,问问自己有没有听孩子说话,有没有让孩子听懂你的话。做好这些,你不一定会收获一个“听话”的孩子,但一定能收获亲子间最宝贵的礼物——“高效沟通”。
长长养育路,我们陪你慢慢走。家有儿女的你,快把疑惑、焦虑写在留言区。在这里,专家、校长、育儿大咖都是你的后援团!
想了解更多育儿经?速戳这里>>
(我苏网记者/朱彤 优漫卡通卫视/范晓岚 胡雨擎 摄像/谢自强 熊熊 郭楠 设计/邵静娟、王紫轩 视频/宋梦真;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