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个个红色故事砥砺人心,一段段红色记忆永不褪色。我苏网联合江苏城市频道,推出《红色故事里的初心使命》系列,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通过深入挖掘江苏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精选出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各时期100个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展现党在江苏大地浴血奋战、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的光辉历程,凸显共产党人对信仰信念的执着坚守、对初心使命的矢志不渝,激发人们紧跟党走、接续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红色故事里的初心使命》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精品宣传项目之一。
1921年—2021年,风雨百年路上,一代又一代革命先驱,用思想和行动使中国“换了人间”。
在江苏这片大地上,曾经有无数烈士血沃沙场,彰显人民军队血性胆色。如今,这些红色记忆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
舍身炸碉堡 英魂感天地
为人民牺牲 这一辈子很光荣
1947年的一天,华野六纵某部八团来了一位解放战士叫张树才,在国民党军那儿当了几年兵,孟良崮战役中解放入伍。
张树才的家在四川万县,三代都是贫农,受尽了地主的压迫,被抓了壮丁之后,在国民党的军队里,又看透了它的黑暗。他说:“我明白了解放军拿枪就是为了解放我们这些穷苦的人啊!我以后就跟着共产党好好干!”
1948年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申请书中写道:共产党员张树才申请加入爆破组。我知道谁是敌人;我知道为谁打仗;我准备好了牺牲一切。
1948年11月12日,淮海战役碾庄战斗的第一阶段,张树才所在的八连接到炸掉敌人地堡的任务。可是,距离地堡的这二十米,除了几个矮矮的小坟丘,没有任何隐蔽物,张树才把炸药包捆在自己身上,向地堡爬去。战场上,子弹飞射、火光冲天。张树才腿部肩部接连中弹,剧烈的疼痛让他差点昏死过去。不,不能停下!二十米、十米……鲜血直流,在他身后拖出了一条血路。五米、两米……他摸到了地堡的石头,用尽他生命中最后的力气拉开了导火索,用生命践行了为党和人民献出一切的誓言。
战斗结束了,战友们找不到他破碎的身体,就在他牺牲的地方,捡了一块被炸成两半的石头,捧了一把染透鲜血的泥土,留作纪念。
上级党委追认张树才为中国共产党模范党员、特等人民功臣。战友说:他活了四十年,过了两辈子,上一辈子很灰暗,这一辈子很亮堂,为人民牺牲他值了。
三发炮弹定乾坤
军民智取赣榆城
1943年11月,日寇准备对我军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以便打通从连云港到青岛的沿海交通,他们把守的古城赣榆成了扫荡计划的支撑点。
11月19日晚上,八路军开始攻城。我军送出的劝降信,被敌人撕碎后扔下,并狂妄地叫嚣着:“八路军的弟兄们!你们有炮吗?有炮,我们就投降!”
滨海军政委符竹庭大喊一声:“李玉章,架炮!”转而又小声地问道:“就一门炮三发炮弹,还没有瞄准镜,你有把握吗?”
神炮手李玉章一把扯下帽子:“政委, 我有土方法。我从炮膛肉眼瞄准!”只听轰的一声,第一发炮弹不偏不倚从三层炮楼的瞭望孔钻了进去,在炮楼内爆炸了,敌人顿时全懵了。
喊话劝降,对方毫无动静。符竹庭手一挥,小钢炮又一声怒吼,第二层炮楼被掀掉了大半截,顶不住的敌人终于摇旗乞和了。为了迷惑敌人,聪明的李玉章把收拢的重机枪垫上砖头,又一字排开盖上油布,看上去都像是小钢炮。符竹庭疾声厉色道:“回去告诉李亚藩,别逼我把这些钢炮全推上去,限他三分钟之内投降,不然我轰他的李公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情势越来越紧张。一旦丢失了赣榆城,那整个战局就无法逆转。在首长们心焦难耐之际,李玉章和三个炮兵从靠近李公馆的一段民房用铁镐洞穿三道墙壁,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将炮管架在墙洞里,近距离对准了李公馆。一声沉闷的炮响,压着最后一秒出膛的炮弹轰翻了李公馆的屋顶。火光处,官兵乱作一团;浓烟处,李亚藩举手投降。
此次赣榆战役,是一场先发制人的敌后攻坚战,神炮手李玉章仅用三枚炮弹就定下战斗胜局,滨海军区以牺牲3人、负伤37人的代价,俘虏了敌伪旅长以下2000多人,威震苏鲁。
血沃盐南,岁月不淹
用生命和忠诚筑起最高的山峰
1947年12月,解放战争进入到了关键节点。国民党为了挽回苏中败局,急调13000多兵力,南援苏中蒋军。他们在盐城的东南设下埋伏,纷飞大雪中的盐南阻击战历时四天,子弹掠过天空,刺刀穿透胸膛,鲜血染红了大地。
这一战,我军共毙敌4000多人,俘敌3000多人,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留下了记载,胜利的取得也让我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000多名官兵血洒疆场。
这场悲壮的盐南阻击战,老人们这样回忆:全是血啊!白色雪都被染得鲜红。他们像割麦子似的一个个地倒下,许多人脸上还带着孩子气。
由于烈士遗体较多,无法一一安葬,人们含泪将他们埋葬在了五条新挖的土沟当中,堆成东西向、高1米多、长40多米的五条长岭,被称作“五条岭”。
斗转星移,五条岭上空的血与火都随着清风渐渐远去。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启“慰烈工程”,推进零散烈士陵园的集中保护工作。迄今为止,附近共有836名烈士的资料得以保存,有150多位烈士的亲属前来寻亲探访,有98位烈士成功找到了亲人。血沃盐南,岁月不淹 ,这些长眠的烈士们成为国家的记忆,永载史册。
82名勇士毙敌200多敌军
将凶残的敌人死死地钉在刘老庄
1943年 3月18日,从拂晓到黄昏,我军82名勇士打退了敌人5次进攻、毙敌200多人,将凶残的敌人死死地钉在了刘老庄前!
那天,正在刘老庄休整的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准备转移,突然枪声大作,逃难的群众不断涌来,日军1600多人以铁壁合围之势直扑过来。
兵力悬殊,敌众我寡;武器装备,敌优我劣;地形不利,易攻难守。为了掩护地方党政机关和数千群众紧急转移,四连82名指战员迅速投入战斗,在猛烈的炮火下,连长白思才右手被炸断,仍然坚持指挥;子弹打光了,一排长尉庆忠主动请缨,冒着枪林弹雨到鬼子尸体上去捡,不幸中弹牺牲……
明知不可战而战之,明知战必死而战之!硝烟散尽,在阵地上找不到一支完好的枪支,找不到一粒剩余的子弹,找不到一具完整的尸骸!82位勇士全部以身殉国!
82位烈士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了刘老庄的民众。刘老庄战斗之后,当地百姓为82位烈士修建了墓碑,并选送82名优秀子弟重新组建了四连,新四军三师七旅将该连命名为“刘老庄连”。时任新四军代军长的陈毅撰文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青史而励来兹。”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彰显着人民军队的血性胆色,是一首首气壮山河的战斗诗篇,荡气回肠。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 我苏网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