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湖镇一块石头,红了!

2021年06月17日 10:47:21 | 来源:常熟视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6月16日,

  大型原创现代锡剧《青石鉴》

  在常熟大剧院首次登台演出。

  下午1时30分,

  演出在悠扬的演奏声中拉开了帷幕。

《青石鉴》

  “一块青石碑一方,铭刻岁月百年长。当年是,点燃革命星火地,到如今,初心不改是信仰……我也曾,青石边上立誓言,又怎能,踌躇犹豫志不坚,兰芝与我同心意,定能突破阻隔见天光!”

  该剧以常熟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黄草荡革命旧址前的一块大青石为主线,

  讲述黄草荡红色革命精神

  在三代人身上的传承与接力。

  大青石的故事

  1927年8月底,王庄建立了由无锡党组织领导的党支部。中共王庄支部成立以后,首先在王庄镇元大南货店以开办茶馆为掩护,设立秘密联络站,宋瘦竹、赵守诚、须周福等一批党员经常在那里活动。但他们发现,镇上地方反动势力的耳目相对也多,决定另设立一个秘密联络站。

  黄草荡,村庄大,草木深、三面环水,是理想的活动据点。而联络点,就设在地下党员须周福家。须周福家平时以开乡村茶馆作掩护,门口一块大青石,成为了联络的“路标”。

  通信员见到这块石头,就知道走对了,但要进入联络点,必须先与须周福的妻子何七妹对上暗号。何七妹嫁给须周福后,就成为了江阴、无锡、常熟三县交界处秘密联络站的接待员。白天地下党员在“茶馆”中碰头,她帮助望风;晚上进行集会,她提供茶水。

  国民党为了镇压农民暴动,加强了防备和侦查,但中共常熟县委及其所属的党组织并没有被其气势吓倒。

  1928年9月下旬,江阴茅学勤到常熟商量澄、锡、虞三县有关配合行动的事宜。随后,三县军事工作的负责人以及江阴的40多名红军游击队员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在须周福家进行,讨论了如何共同在江阴的沙州等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分配土地”的问题,决定要扩大武装,从各地挑选有觉悟的农民接受训练,要尽快收缴各集镇商团的枪支弹药以解决武器不足,讨论了解决经济困难的方法。会后,与会者分散到各地执行各自的任务。

  9月23日,10来名红军坐船从无锡东北的三县交界处出发,到常熟城区执行任务。红军投宿在城内旅馆里,船只停泊在西门外。深夜12时,国民党警察上船搜出炸弹、盒子炮弹、手枪子弹等。船主供出了队员们投宿的旅馆。游击队员以及住宿保证人等被捕。

  第二天一早,国民党武装警察即由船主带路,分水陆两路赶到黄草荡须周福家,搜捕红军。留在须家的夏荷庆等人拔枪还击,击伤2名敌人后突围,何七妹等人不幸被捕。何七妹被关押半年之久,期间曾遭严刑拷打,但从未将共产党人的踪迹吐露分毫。

  出狱后没多久,何七妹就离世了。而青石如旧,见证着黄草荡的红色故事。

  黄草荡突围战后,常熟地区的革命形势转入低潮,但尚湖镇地区播下了红色的种子。抗日战争爆发后,尚湖镇区域的革命青年投入抗日战争,王庄成为江阴、无锡、常熟地区的抗日中心区,建立了虞西县工委和虞西行署,一批有志青年奔赴皖南、延安等地参加抗日斗争。

  几年前,革命志士须周福的长孙捐出老宅后,尚湖镇将其改造后作为黄草荡革命旧址对外开放,门口那块大青石的故事也被越来越多人知晓。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尚湖镇倾力打造的《青石鉴》

  正是以这段故事为背景创作的。

  舞台上,

  演员们忘情地表演,

  将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表现得淋漓尽致。

  舞台下,

  观众看得很投入,

  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戏迷 王建军:

  “这部戏虽然是原创,但剧情不见生涩,编排得非常好,演员们的表演也很到位。整场锡剧场景环环相扣,剧情跌宕起伏,一定要到现场才能体会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尚湖镇妇联主席、党政办副主任 严虹:

  “《青石鉴》既是一部精彩的锡剧,又是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程,它告诉我们要‘廉政为民’。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及共产党员,我要时刻将自己的工作实践,跟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联系在一起,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同时,我要以昂扬姿态投入今后的工作中,把这次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的务实举措。”

  原江苏省锡剧团国家一级作曲家及知名导演

  对该剧进行润色,增添艺术渲染力。

《青石鉴》编排现场

  在乡村振兴大力推进的步伐中,文化振兴是核心动力。围绕文化振兴,我们同步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用艺术来传递红色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增添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

  尚湖镇党委副书记顾丽娟说,

  此次《青石鉴》首演

  将激励尚湖镇党员干部保持战略定力,

  勇立发展潮头。

  讲好红色故事

  助力高质量发展

  为“幸福新常熟”贡献力量

  (来源:常熟视点)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