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全市唯一国家级高新区,南通市通州区持续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6月16日,在通州区创新发展暨南通高新区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园区大会上,福立旺精密金属零部件项目、展华高端印制线路板项目、网络测试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山口精机5G通讯端应用高精密轴承项目等12个重大项目、科创项目、人才项目签约,总投资超过百亿元,为南通高新区“一主一新一智”产业增添强劲动力。
南通市通州区委书记、南通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陈永红
“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体,一流生态是创新发展的保障,必须要让企业唱主角、挑大梁,让创新要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南通市通州区委书记、南通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陈永红在大会开幕式上说,“作为南通沿江科创带中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重要承载地,南通高新区将强化与上海科创中心、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科研成果的对接,加快形成‘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创新链条,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高新区实现产品化、产业化,助力通州全面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硬核区,以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当天,江海电容器、甬金金属、雄邦压铸等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5家企业获得表彰,昊石新材料、深蓝航天等14个获得南通市“江海英才计划”项目支持的个人和团队登台领奖,5位专家和企业家获聘成为南通高新区科技创新顾问。
近年来,通州区围绕构建新发展理念和构筑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区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2020年,该区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2家,累计301家,认定省科技型企业56家,认定市级科创型企业8家,全市第一,新引进科创型企业3家。依托南通国家高新区,当地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家(其中国家级备案1家);2020年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累计68家。据统计,通州区累计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0多项。
南通高新区作为通州区创新主阵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综合创新能力提升、特色产业集聚、平台载体建设、创新人才引育以及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效。近年来,当地通过打造“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科技服务试点园区”“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孵化器”“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众创集聚区试点园区”等平台,聚力打造成为通州硬核区“第一支撑”、改革开放“第一窗口”和现代化建设“第一阵地”,奋力走在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前列。2020年,在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中,南通高新区综合排名位列第44位,较2019年上升7位,创历史新高。
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南通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少勇
目前,在区域竞争中,经济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正从“数量追赶期”步入“质量比拼期”。会上,南通市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南通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少勇在对全区科技创新工作进行部署时描绘了南通高新区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园区的新蓝图,他说,面向“十四五”,通州区将加大科技投入,狠抓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不断向高端攀升,到2025年研发投入占比、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提升至3%和65%,每年孵化科技企业不少于200家,南通高新区排名进全国前40位;扩大科创“朋友圈”,到2025年,南通高新区规上企业中高新企业占比超40%;引导重点企业参与市级“揭榜挂帅”计划,攻关关键共性技术,抢占产业链“制高点”,到2025年三大产业集群产值规模达500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实现翻番;力争每年落户“高研值”人才100名以上,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不少于100个,招引应用型人才1000人以上。
大会期间,通州区出台《关于加速建设人才高地 推动通州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政围绕人才来通发展的时间线,从引进、支持、保障三个方面提出15条务实举措——高质量引进人才。按照顶尖人才、双创人才、急需人才、青年人才、特殊人才等类别,量身定制引进政策,对特别优秀或创新创业项目有重大突破的高层次人才(团队),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扶持;系统性支持人才。通过支持培训、竞赛、人才计划申报等,助力人才个人成长。通过创业场所3年免租,人才产品首购首用,孵化期满配套扶持等,覆盖企业成长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拨投保贷贴”资金扶持体系,链条式解决创业融资难题;全方位保障人才。落实关爱激励措施,从住房、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实行“一卡通”绿色服务,解决人才创业后顾之忧。除此之外,通过设立引才奖、英才奖、特殊贡献人才奖,营造浓郁的引才、荐才、育才氛围。
(来源:江苏广电南通中心站/陈志斌 龚丹 姜晨光 编辑/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