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徐州的城乡建设工作坚持城乡一体、互动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亮点纷呈,城市综合功能大幅提升,乡村振兴迈出可喜步伐,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徐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辉。
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基本建成
徐州市已基本建成安全便捷、畅达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计划五年内投入3014亿元建设149个交通重大项目,进一步巩固我市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
高速铁路网络加速形成。先后建成郑徐客专、徐宿淮盐铁路、连徐客专,高铁实现了由单一京沪通道向“木”字型网络转变,高铁运营里程390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城市轨道交通实现重大突破。成为淮海经济区首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建成运营徐州地铁1、2号线,地铁3号线近日通车试运行,地铁通车运营里程达64公里。公路网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一环五射两纵一联”总体格局,总里程达到464公里,实现县级节点全覆盖,80%左右的乡镇30分钟进入高速公路网;普通国省道公路达到1410公里,五环公路加速推进,省级及以上开发区、4A级以上风景区实现一级公路全覆盖;城市道路网络不断完善、品质不断提升,高架快速路即将成环成网,通车里程59公里,在建里程35公里,三环东路、三环北路高架快速路先后获得国家建设工程最高奖“鲁班奖”;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100%,贾汪区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此外,干线航道网络建设稳步推进,高等级航道(四级及以上)里程268公里,京杭大运河航道全线达到二级标准。
航空枢纽能级不断提升。观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全面建成,观音机场航空客运量和货运量逐年大幅提升。铁路枢纽布局逐渐完善。结合高铁建设,建成投用徐州东站、睢宁站、观音机场站、邳州东、新沂南等综合客运枢纽;建成使用徐州东动车运用所,高铁(含动车)通达度位居全国前列。综合货运枢纽建设稳步推进,淮海经济区现代物流服务枢纽、顺堤河综合物流园、邳州港物流园、孟家沟物流园入选省级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多式联运深入持续开展,整合发挥徐州公、铁、水、空、管枢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公铁联运、铁水联运、公铁水联运,实现运输企业降本增效,“十三五”期间,徐州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占比由2015年的16.4%下降到现在的14.6%,降本增效显著。
国际(地区)客货运服务实现突破。观音机场累计开通14条国际和地区航线,开通至韩国仁川、越南河内、泰国曼谷等全货机航线;铁路累计开行国际班列超过600列。运输方式不断创新发展,开行至上海、连云港、武汉等方向10条水运集装箱航线,内河水运集装箱增长迅速,年均增长量超过50%,4年来累计达21.3万标箱;探索开行徐州至上海的外贸集装箱航线;开通公铁水、河江海多式联运线路32条,与宁波舟山港合作开展“门对门”海铁联运国际运输服务。公路客运转型升级加快,开通定制客运线路21条;持续开展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开通运行徐宿、徐萧、贾汪至台儿庄、徐枣等跨省毗邻公交线路。城市客运服务稳步提升,徐州成功入选江苏省第二批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新开通高铁站、观音机场接驳定制线路,实行公交化运营。城乡客运一体化加快推进,加快市到县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镇村公交开通率达100%,实现了对建制村的全覆盖。城乡配送发展迅猛,徐州被纳入全国第二批城市绿色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名单;丰县“商农公网、统仓统配”服务品牌被交通运输部命名表彰为全国首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楚韵汉风文化特质不断彰显
苏宁广场、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城东环状休闲公园、潘安湖湿地公园等相继建成开放;第一人民医院迁建、一中新校区等30多所中小学校、10余家农贸市场和街坊中心等民生项目相继完工投入使用,三级医院实现县域全覆盖,中心城市商贸、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三环高架、迎宾大道高架等快速路网全面建成,综合交通网络和区域间互联互通加速完善,现代化、立体化、便捷化综合交通骨架网基本形成;完成观音机场二期改扩建,新沂通用机场建成运营;城市特色风貌塑造成形,全面梳理挖掘历史记忆、古城符号和文化元素,着力打通贯穿整个老城区的南北向历史文脉,构建串点成线、结线成网的历史文脉保护开发体系,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汉文化名城,楚韵汉风的城市文化特质不断彰显。
住房保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全市实施棚户区改造约650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定销房27.27万套,改造总量居全省第一,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荣获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激励支持的地级市,110多万群众实现“出棚进楼”。全力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做优做实公租房保障,加强保障房供给,稳步实现住房保障“提标扩面”,全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十三五”期间,通过租购补等多种保障方式,全市累计保障和解决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和外来务工人员20414户住房困难问题,发放租赁补贴1556万元。全市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由2015年的21.23%提高到2020年的29.27%,位次由全省第8提高到全省第3,超额完成国家和省定“十三五”期间达到23%的指标任务。
自2018年9月苏北地区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建成新型农村社区105个、建成新型城镇社区58个,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累计完成73763户,提前完成省定7.2万户的目标任务。持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5225户、创建农村危房改造示范村7个、争取中央和省补助资金6.94亿元,改造数量和争取上级资金位居全省第一。以“绣花功夫”开展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全力打造老旧小区改造“徐州样板”,“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29个,惠及约24万户。启动实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目前已建成使用89部,正在建设96部。
徐州生态转型经验向全球推广
我市坚持标本兼治加快生态修复,探索形成了《黄淮海平原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标准》《采石宕口生态修复技术标准》2项生态修复标准,并在2019年徐州市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举办的徐州城市绿色发展国际论坛上发布,将徐州生态转型的经验向全球推广。构建形成“徐风汉韵、厚重清越、景成山水、舒扬雄秀”的徐派园林新体系,市区园林绿化建管水平不断提高,公园绿地提升改造、生态文明提质等工程基本完工,新增公园绿地面积400公顷。截至2020年底,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16.32平方米。
编制完成国土绿化提升规划,完成成片造林面积20.4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森林覆盖率达到27.15%、居全省第一,林木覆盖率达到30.54%、居全省第二。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走在全国前列,试点任务清单基本完成。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原生垃圾“零填埋”。循环经济产业园勇闯无人区、当好先行者,历经3年由蓝图变为现实,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市场化建设运营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