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
1966年2月7日,新华社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国掀起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热潮。1990年,当年采写通讯的三位记者重回兰考,倾情写下长篇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同年7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夜读长文,无限感慨,当即填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发表在第二天的《福州晚报》上。
1962年,焦裕禄调任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这一年,正值兰考遭受风沙、内涝、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期。人们看到,风沙最大的时候,焦书记带头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又带头蹚过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水情;因肝病疼到直不起身,他顶住痛处坚持下乡,直到被强行送进医院。
很多人都发现: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盖顶着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室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
1964年5月,年仅42岁的焦裕禄因肝癌离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向组织提出的心愿仍然是为兰考治沙:
请组织上把我,把我送回兰考,埋在黄河故道,黄河故道沙丘上……
(出自电影《焦裕禄》)
焦裕禄当年亲手栽植的泡桐,当地人亲切地唤作“焦桐”
站在焦裕禄亲手栽下的泡桐前,焦裕禄干部学院副院长王文凯感慨万千。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播撒下“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希望,如今,7万多亩成林的泡桐正助力兰考迈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踏进兰考这片土地的时候,都在找盐碱地在哪儿,都在找沙丘、内涝地,而他们发现,如今这里到处是绿树成荫、小桥流水。焦书记当年在兰考号召我们全县栽植的泡桐树,成为我们中国民族乐器制造的最好的板材。现在泡桐树就被做成了民族乐器,成为兰考的重点产业和群众的致富路。现在的兰考的泡桐已经伴随着美妙的音乐,销往了全世界。
兰考县徐场民族乐器村里,古琴制作师傅查看泡桐制琴进度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他指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调研期间,习近平满含深情地朗诵了自己1990年所填的这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并说:
焦裕禄精神仍然是我们现在需要弘扬、需要秉承的一种精神,因为他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
焦裕禄在田间考察苗情、拔草
2017年,兰考县成为全国首批、河南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焦裕禄留给兰考的精神结出了新的硕果。
(系列融媒体产品《红色诗词里的党史故事》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江苏广播、大蓝鲸App采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