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舍命一扑,他救下了12人!如今,他的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2021年07月02日 21:16:0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王杰,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让共和国无法忘却的名字。56年前,伴随着王杰在即将爆炸的炸药包前的纵身一跃,他的英雄事迹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他用生命践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激励新时代的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奋斗拼搏,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王杰,1942年生于微山湖畔的山东金乡,从小就将"参军报国"作为自己的志愿。1961年8月8日,王杰应征参军入伍,他在日记里将毛主席为雷锋的题词临摹下来,并立下了誓言。王杰烈士陵园小学生讲解员说,“这就是王杰在日记中写下的,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

  1965年6月,王杰所在工兵营奉命开赴江苏邳县,营里安排王杰和战友陈学义担任教员,帮助指导张楼公社民兵地雷班训练。1965年7月14日,王杰要带领民兵进行最后一项训练,也是最复杂的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的实爆。原邳县张楼民兵地雷班班长李彦清回忆,“可是刚埋好土,地雷突然就要爆炸,这时如果把起爆装置排除掉,时间来不及了,如果把炸药包往外扔,也来不及,让同志们散开,更是来不及。”

  王杰,作为一级爆破能手,只要身体往后一仰,完全能避开爆炸所形成的45度最大杀伤角。千钧一发之际,他选择了挽救现场12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奋不顾身,纵身一跃,扑向炸药包。“王杰同志牺牲以后,我们是非常悲痛,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做一个革命的良种,党和国家把我撒到哪里,我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李彦清告诉记者。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泰山之凝重。“学习他勇于担当、不怕苦、担责任的精神,还有他的‘两不怕’,也是对祖国绝对忠诚的一种精神。”王杰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李文清说。

  “在我的心中,英雄应该像王杰那样,勇于牺牲去保护身边的人。”这是徐州邳州市王杰小学的一堂班会课。在邳州市王杰小学,王杰的名字和事迹已牢牢扎根进学生心里。

  这所1992年由张楼镇中心小学更名为"王杰小学"的学校,用王杰的“两不怕”精神来熏陶师生思想,滋养师生心灵,锻铸师生道德品质。“让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的种子,根植于老师的思想之中。”徐州邳州市王杰小学校长吕修华说。

  学校聘请李彦清担任校外辅导员,给学生讲英雄、谈理想、论人生。将“开学第一课”安排在王杰烈士陵园,进行实境教学,培养学生成为王杰烈士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老师孙彬介绍,学校还围绕王杰的英雄事迹,编写了校本教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这本教材,我们希望我们学校的学生,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做人上,都能达到王杰同志这种‘两不怕’精神。” 

  王杰中学,这所1985年由徐州市第十四中学更名的学校,毗邻王杰生前部队,将继承和发扬王杰的“两不怕”精神作为教育使命。师生一起听英雄故事,唱英雄赞歌,学英雄壮举,弘扬英雄精神。徐州市王杰中学副校长袁剑说,“我们实施了‘引智工程’,我们请王杰部队,请国防科技大学等等这些地方的教授,来给我们的学生开讲座,这样的话促使我们的学生根植红色的基因。”

  学校将国防教育资源与各文化学科进行深度融合,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将社团活动逐步课程化。

  "我们学校以传承和发扬王杰的‘两不怕’精神为使命,逐步确立了弘扬王杰的‘两不怕’精神、践行励志教育、培养报国之才的办学理念。”徐州市王杰中学校长王运思说。在王杰中学,"两不怕"的文化特质已经浸染每位师生,传承王杰的争先精神、创新精神、担当精神、友爱精神、苦干精神,成为王杰中学学生在新时代的价值追求。

  “徐州市委教育工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我们邳州作为王杰烈士的牺牲地,要大力弘扬‘两不怕’精神,在青少年中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展好。”徐州邳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杜欣说。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徐华峰 编辑/玉洁)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