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洁正在“闻臭”工作。李子军 摄
“晚上总能闻到阵阵臭味,是不是旁边的企业超标排放了?”夏日来临,异味直接影响老百姓的生活,其中有一些是环境污染造成的。每到这时,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的“嗅辨员”就要出动了,他们专门“闻臭”,用鼻子为气味“寻踪”、为污染“举证”。
臭气样品也有有效期,须24小时内闻完
将臭气样品用巨型针管抽出一定比例,打入装满干净空气的“三点比较式臭袋”,“95后”嗅辨员杨丽洁将袋子递给身边同事徐孝健去嗅辨。“这是我们‘闻臭’工作的简单流程。”杨丽洁介绍,嗅辨员的工作就是为稀释的恶臭鉴别等级,由嗅辨员对臭气进行评定,再通过专业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报告。
在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里,已有5年嗅辨经验的“90后”嗅辨员丁香怡向记者介绍,目前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共有8名嗅辨员,“采样臭气是有有效期的,必须在24小时内闻完,所以我们每次都是8个人一起,团队轮流合作。”
“一个臭气样品浓度的分析,由2名判定师和6名嗅辨员集体分工完成。”丁香怡介绍,判定师的作用非常大,因为他们会在分析开始时决定臭气稀释浓度。“判定师需将臭气稀释再装到气袋内,一般稀释到100倍到上万倍不等,再由6个嗅辨员闻。”由嗅辨员辨别3个气袋中装有臭气的唯一气袋,根据正确率调整稀释浓度,再用科学公式计算得出结论。
不光靠“好鼻子”,还需要持证上岗
为什么用鼻子鉴别臭味,而不是用仪器呢?“气味的物质有几千种,有的物质浓度很低时,仪器测不出来,但人却能够闻到。”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人的嗅觉更有温度和代表性,嗅辨员‘闻臭’,可以与举报人感同身受。”
专业“闻臭师”是不是鼻子很厉害?杨丽洁笑着介绍,并不是嗅觉好就能做嗅辨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并取得嗅辨员资格证。“先是培训,然后是笔试环节和嗅觉考试。”杨丽洁说,培训中最重要的就是训练鼻子,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闻五种气味,分别是花香、成熟水果味、甜锅巴味、粪臭和汗臭,通过不断闻这些气味,训练嗅觉。
“一般我们的工作包括三部分,一是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的检测项目,二是有要求的环保验收项目,三是有市民投诉的项目。”杨丽洁介绍。
“确实闻过非常刺鼻的臭味,真的有些吃不消。”杨丽洁说,他们大多都有过这样“印象深刻”的回忆。
忌烟忌酒,工作前不能化妆
“做实验前后,不能化妆也不能洒香水。”杨丽洁今年刚刚25岁,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周围很多同龄年轻漂亮的小姑娘都爱打扮,但是作为一名嗅辨员,这些都是不允许的。“为了尽最大可能减少干扰,男性的话会忌烟忌酒,在做实验分析时女性要求不化妆,尤其不能洒香水。”
“干这份工作首先就得自律。”根据规定,在监测前一天以及监测过程中,嗅辨员不能感冒,不能使用带有香味的物品,饮食也需要注意,忌吃辛辣、油炸食品。
用“鼻子”保护全市生态环境
随着扬城市民对空气环境的高度关注,嗅辨员这个职业在我市已经越来越成熟。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站里,有用鼻子和“臭气”打了十余年交道的老员工,也有年轻的嗅辨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恶臭投诉在群众信访中占比呈上升趋势,为加强和提高全省恶臭污染物监测能力,培养技术过硬的恶臭嗅辨员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每个地方发生恶臭投诉,嗅辨师都会闻令而动,他们与臭味亲密接触,解决百姓的疑虑,促进企业进一步达标排放,甚至无异味排放。”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讯员 李子军 记者 薛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