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年11月11日夜,举世瞩目的淮海战役打响的第六天,在国民党军孙良诚部一〇七军二六〇师师部,一场决定许多人命运的重要谈判,正在秘密而紧张地进行。
谈判大厅四周岗哨林立,厅内死一般的寂静。
坐在中间主位的,正是一〇七军军长孙良诚,孙良诚的对面,赫然是国民党国防部通缉要犯、中共秘密党员、原军统少将周镐。
周镐此行的目的,是劝说孙良诚战场起义,为解放军进军徐州清除障碍。
周镐正告孙良诚,刚刚结束的辽沈战役,已经揭示了国民党的命运。现在只有两条路,一是继续抵抗,给蒋介石当炮灰;二是战地起义,弃暗投明,让上万官兵免于枉死。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千万不要一步踏错,悔恨终生。孙良诚沉吟良久,一言不发。
周镐自幼立志报国,年轻时报考军校,后加入军统,任军统南京站站长。但国民党反动派热衷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成风,让周镐越来越失望。
当他接触到中国共产党时,很快被党致力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穷苦人民打天下的无私精神折服,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几年来,他置生死于度外,在昔日相熟的国民党将领之间奔走,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对象,壮大人民军队,削弱国民党军队力量。周镐曾经与孙良诚共事过,对孙的策反,早在1947年夏就已开始,孙良诚几经反复,未最终下定决心。
第二天,情况突然急转直下。孙良诚收到一封蒋介石的亲笔“慰勉”信。看到“加官进爵”的许诺,他又开始对“前途”充满了幻想。
孙良诚随即亲率一〇七军主力,拔寨而起,向徐州狂奔。在离徐州只有50公里的邢圩一带,构筑工事和解放军对峙。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赶到后,将孙良诚部包围。
孙良诚的“突变”,让周镐非常气愤。为了减少解放军的伤亡,他决定再次只身闯敌营。由于孙良诚态度反复,周镐此行更加凶险。
面对大军压境,此时的孙良诚仍想讨价还价,但为时已晚。最终,只好提笔写下“放下武器”四个字。随后,孙良诚率部五千八百多人接受改编。
孙良诚部的投诚,使徐州东南方向门户洞开,为解放军进逼徐州,最终消灭黄百韬兵团,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几天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黄百韬兵团12万人在碾庄被解放军全部歼灭,黄百韬也命丧黄泉。
为了扩大战果,加快淮海战役胜利的进程,周镐决定再冒一次险。国民党第八兵团司令部就在附近的蚌埠,司令刘汝明与孙良诚有三十多年的交情。周镐向党组织建议,通过孙良诚来策反刘汝明。党组织经过慎重研究,批准了这个计划。
周镐立刻找孙良诚商议此事。一向反复无常的孙良诚,又看到了重回国民党阵营的机会。为了给自己谋取利益,他再一次背弃了周镐。
孙良诚写好了给刘汝明的劝降信,提出必须由其副官去送信。并暗地叮嘱,请刘汝明帮其脱身。
12月下旬,副官带回了刘汝明的假降信:同意起义,需孙良诚、周镐亲来蚌埠面议。
周镐对这一切毫不知情,但他也深知此行危机四伏。
1949年1月5日,周镐带着孙良诚等人前往蚌埠。在淮河北岸临上船时,他从包里掏出日记本与钱物,对警卫员说:如果我三天不回来,你就把这本日记和钱物交给夫人,照顾好我的家。
当天下午,周镐刚踏进刘汝明部,立刻被捕押送南京,关进宁海路19号的保密局看守所。
1月21日,周镐被秘密杀害于保密局看守所的刑场,年仅39岁。
1983年9月1日,周镐被国家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