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
青藏铁路,简称青藏线,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当年第16期的《诗刊》以专栏的形式刊发诗歌,讴歌伟大祖国的建设成就,诗人张风奇想象中的青藏铁路已经变成了现实。
早在20世纪50年代,党和国家就着力研究解决进藏铁路建设问题,并于1958年作出了修建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即西格段)的决策。经过26年艰辛努力,1984年5月,青藏铁路西格段814公里建成通车。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大局出发,作出了修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重大决策,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经过各方面的精心论证和充分准备,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工建设。
2001年7月,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建设者在玉珠峰下集结
青藏铁路沿线高寒缺氧,地质复杂,冻土广布,工程十分艰巨。“到了昆仑山,如到鬼门关;到了西大滩,两眼泪不干;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到了唐古拉,伸手把天抓。”这首民谣道尽了青藏线施工条件的严酷,却挡不住铁路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建设激情。青藏铁路的施工过程中,时时出现“父送子、妻送郎、一家三口上青藏”的动人场景。据统计,有来自我国26个不同民族的建设者投入到青藏铁路施工中。回想修建青藏铁路时遇到的困难,以及铁路建筑工人的热情,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院长王争鸣这样说道:
当时我们的人员五千多人,百分之七十多都上了青藏线,那都是引以自豪的事儿,都是一种青藏情结。
为获得详细严谨的科学数据,科研人员几十年矢志不渝观察冻土;为设计出最佳线路走向,勘测设计人员数十次往返无人区经受生死考验;为洞穿世界最长、海拔最高冻土隧道,施工人员有勇有谋、敢打善攻;为创造和保持高原病“零死亡”纪录,医务工作者在“生命禁区”创造了奇迹……
2001年6月青藏铁路二期开工之前,一支勘测设计人员队伍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勘测青藏铁路线路的冻土地貌
青藏铁路,这条跨越了半个世纪的铁路,前后三代人三次上高原,从1958年开工建设,到2006年全线通车,逐个解决各种世界性难题。在第三任设计师李金城手上,青藏铁路的建设终于画上了句号。看着如今日夜奔驰着列车的青藏铁路线,李金城说:
西藏原来是一寸铁路都没有,填补了这个西藏自治区无铁路这个历史。原来咱们这个牧民出去都不容易,都是要靠汽车,而且他们也很少出去,铁路修通以后他们就方便了,对吧?到北京也就四十八个小时。另外,它有利了民族团结,沟通起来方便,这是一个很重大的意义。
2017年1月4日,拉萨,一列进藏客车行驶在雪山铁路之上
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是藏族同胞与全国各族人民的连心路,是雪域高原迈向现代化的腾飞路,也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奋斗路。
(系列融媒体产品《红色诗词里的党史故事》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江苏广播、大蓝鲸App采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