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电动车“进楼入户” 最高可处万元罚款

2021年07月13日 09:57:37 | 来源:扬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电瓶充电引发火灾

起火的电动车电瓶

  不少市民喜欢将电动车电瓶拿回家充电,或者在楼梯间充电,或者将电动车推上楼充电……殊不知,电动车“进楼入户”、私拉乱接等充电陋习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近日,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将于8月1日起施行。昨天(7月12日),记者联系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并走访了市区多个小区,就市民关心的电动车停放、充电相关事宜进行了采访。

  敲响警钟

  群租房突发大火,罪魁祸首是电瓶

  “当时浓烟滚滚,还伴有爆炸声,火势一旦蔓延起来就危险了。”距离事发日已有几天,但家住西区某小区的市民曹先生回忆起当天的火灾,仍心有余悸。

  起火的这套民宅为群租房,电动车的主人刘先生下班后将电动车电瓶带回屋内充电。夜间,电瓶冒出黑烟,不一会儿便烧了起来。电瓶迅速燃烧,滚滚浓烟从窗户冒出,还伴有爆炸声和火光。“起初我打算自行处理,用盆接水浇灭,但由于火势大,最终拨打119求助。”刘先生说。

  消防员赶到现场,立刻上楼进行扑救。险情排除后,消防员对刘先生进行了安全教育。

  模拟实验

  电动车燃烧会产生大量剧毒气体

  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到底多可怕?市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工作人员吴菲菲介绍,“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模拟电动车在楼道内着火的状况。”当时,消防部门选择了一个废弃的厂房,将一辆电动车放置在一楼楼梯口并引燃,还原了电动车在楼道里起火的场景。

  实验开始后,电动车上的塑料和橡胶遇火燃烧,产生大量黑色浓烟和刺激的气味,很快烟气顺着楼道向上扩散,在仓库的三楼,几名志愿者组成的疏散小队寻找时机撤离。“当时我感到喘不上气,随着火势越来越大,能见度也越来越差,现场还有巨响。”吴菲菲回忆,短短几十秒时间,楼道内的高温和浓烟已经让他们难以承受。

  “电动车一旦起火燃烧,会产生大量剧毒的一氧化碳等气体,造成人员伤亡。”吴菲菲说,电动车燃烧产生的黑烟多,容易导致楼房内光线不足,给人员疏散带来困难。市消防部门建议,电动车停放、充电场所应当在建筑外部的独立区域。停放、充电且该区域与相邻建筑应保持安全间距。集中充电区域应设置专用充电、配电箱。充电装置应具备定时断电、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功能。此外,物业管理单位应对所在住宅小区、单位的电动车占用禁停区域、乱停乱放、私拉乱接点现等违规情况集中清理;集中设置电动车充电区域;在禁停区域醒目位置张贴电动车禁停标识,定时开展检查巡查,及时劝阻、制止违规停放、充电行为。

  解读新规

  8月1日起再这样停放、充电将面临处罚

  消防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电动车火灾事故频发,其中8成电动车火灾发生在充电时。近日,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该规定自今年8月1日起施行。

  市消防部门表示,新出台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的第四十七条与市民息息相关。其中明确指出,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消防部门在日常的监管检查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小区存在电动车停放在公共门厅、楼梯间的现象,甚至有电动车搭载电梯上楼的现象。究其根本很大程度上与公共资源配置不足,尤其是公共停放区域缺乏,电动车充电桩短缺有关。“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包括物业、社区等部门要尽早协调。”消防人员说。

  市消防救援支队表示,按照《江苏省消防条例》规定,住宅小区的物业公司对小区内的公共消防设施、疏散通稿、安全出口等有维护管理职责。为防患于未然,避免火灾事故发生,消防部门已要求小区物业采取“人防+技防”的措施,一方面社区或物业要设立电动车集中停放点和充电点,方便居民使用;另一方面,鼓励安装智能预警装置,一旦电动车进入电梯就能自动识别,电梯随即停止运行,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记者调查

  “进楼入户”屡禁不止,电动车监管要做“疏”文章

  “多部门相继出台规定禁止电动车进电梯、进楼,可执行起来确实有难度。”采访中,西区某小区物业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物业日常管理过程中已注重电动车方面的整治。“每日都安排工作人员在小区巡逻,一旦发现电动车进电梯会及时制止,但也有个别业主不顾劝阻。”一方面由于小区内配备的公共充电桩数量不足,另一方面有市民担心电动车整晚停放在别处容易被盗。

  记者发现,为了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市区不少小区物业都采取了多种方式,例如在楼道口张贴安全警示标语,在电梯间循环播放警示片等。有专家指出,要想解决相关问题,物业方面要与业主多沟通协商,关键还在于解决电动车日常充电和停放的难题。

  事实上,扬州市已有小区先行试点,在“疏”字上下功夫。记者了解到,部分小区紧急增设了集中充电桩等设备,还有物业公司试点在封闭的地下停车位为业主提供电动车充电服务。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