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大板房!常州大板房专项治理又有新消息

2021年07月19日 09:17:39 | 来源:常州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老旧小区改造 一直都是热点民生话题,现在常州率先行动起来,常州大板房治理又有最新进展,一起来看看。

  曾经,常州中心城区近22万平方米的“大板房”是“老大难”问题,百姓的“关键小事”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常州提出,通过专项治理,力争到2022年解决这一民生难题。

  在各方强力推动下,常州3000多户居民去年逐步搬离“大板房”。今年4月,腾空的大板房开始拆除,一起来聚焦大板房治理的最新进展。

  “关键小事”就是“头等大事”

  破拆、推倒。7月17日,清潭新村最后一栋大板房,完成了历史使命。

  从四月底到现在,看着大板房一幢一幢拆除,在这个老新村住了38年的费宪定不免心生感慨:“这些年住大板房的老邻居们,总感觉住的是危房,搬离才觉得安心,施工人员加班加点拆房,拆得还挺快。”

  清潭新村是全市最大的大板房整治区域,共计7万多平方米,约1200户住户,今年1月腾房清空。

  大板房,是通过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大板拼合、焊接而成的住房建筑。简单来说,一块薄薄的水泥板就是一堵墙,多建造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是当年流行的建筑方式,近年来出现阳台开裂、外墙脱落等安全隐患。

  常州启动“大板房”专项治理后,成立市、区、街道三级工作专班,由市住建部门总牵头,天宁区、钟楼区分别根据各自“大板房”实际情况具体落实。

  钟楼区大板房专项治理工作共涉及白云、花园、龙船浜、清潭共计52幢2048户居民。截至目前,钟楼区已完成49幢房屋的拆除工作,其余3幢房屋也将尽快拆完。

  天宁区大板房专项治理涉及丽华一村、北环新村、浦北新村共计31幢1335户。目前,丽华一村的5幢大板房已全部拆除,将在空地上搭建一个临时舞台,便于周围群众开展文化活动。

  7月15日,北环新村大板房拆除工作已经启动,考虑到大板房周边还有不少居民楼,拆除工作不能使用常规底部掏空的做法,而是从上到下层层拆除,避免建筑轰然倒塌对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

  此外,现场还配备了三辆洒水车交替作业,减少扬尘产生,保护居民生活环境。

  浦北新村大板房地块也将于本月启动拆房工作,预计两个月内完成拆除。

  大板房居民安置点落实到位

  位于钟楼经济开发区的清云澜湾,总建筑面积50.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35.3万平方米,配置了商业、菜场、幼儿园,主要用于钟楼大板房居民安置。项目建设正加紧实施,确保居民早日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清云澜湾效果图

  天宁区丽华一村和北环新村的大板房居民,则将置换安置在董头村二期地块。这里位于龙城大道西侧、横塘浜南侧,周边配套成熟、交通便捷,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配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物业用房,儿童老人活动中心等。

▲董头村二期地块效果图

  浦北新村的大板房产权置换房将相对集中设置在红庙头地块,该地块位于和平中路西侧、夏雷路南侧,总建筑面积约10.7万平方米。小区内规划有活动场所、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和便利店等配套设施。

▲红庙头地块方案示意图

  目前,天宁区9.24万平方米大板房异地置换房正在全力建设中,搬离大板房的1335户居民也得到了妥善安置,相关部门正不断细化选房工作方案,确保让老百姓早日住上“安心房”。

  告别“大板房” 拥抱幸福生活

  79岁的周志俭在天宁区丽华新村住了36年,去年大板房专项治理工作启动后,他和老伴积极响应,签约置换了一套电梯房。

  现在,周志俭在丽华片区买了套小户型先过渡。“舍不得走,社区对我们老年人像父辈一样看待,对我们很关心。虽然还没能住进新房子,但现在过渡的老小区环境也在不断提升。”吃过晚饭,周志俭会到小区旁的河边散步,“以前夏天河水都发臭,现在是水清岸绿,心情很舒畅。政府下了大功夫,我们很满意。”

  丽华一村和朝阳四村的109幢房屋今年也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从小区外墙选色到配套设施完善,都充分征求民意,预计8月中旬就将完工。

  常州还计划,到2022年底完成老城厢范围内63个老旧小区改造,到2025年基本完成271个老旧小区基础类改造。

  据了解,2021年钟楼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累计获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1.31亿元,资金总量全市第一。今年以来,钟楼区这项工作已经两次获得国家资金支持,最近一次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0.2509亿元。

  今年4月,第一批国家资金支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公布,钟楼区老旧小区改造工获国家资金支持项目,金额1.0596亿元。今年钟楼区老旧小区改造包括37个老旧小区,其中9个为今年新增项目,总改造面积约20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5595户。

  (来源:常州发布、常州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