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记者/杨艺)疫情之下,社区已成为防疫的主阵地。如何扎好社区疫情防线,让居民安心、舒心?在南京市秦淮区,从“60后”到“80后”的社区书记带领全体社工,冲在社区抗疫的一线,用奋斗见证初心,用汗水诠释担当,写下一份份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答卷。
80后“七彩网格长”:“铁脚板”跑出一面墙
“你看,这些格子共有七个颜色,每个颜色代表不同的居家情况,粉色表示人在户在,绿色表示多户合租,青色表示普通出租……”在秦淮区红花街道春天家园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党委书记潘佳给记者们介绍了社区防疫的新做法:将曾经的居民人口状况分类统计线上系统“彩虹家园”搬到线下,社区中心里一个板子,七彩格子,实现了社区状况的底子清、情况明,为核酸检测、居家隔离提供了更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方向。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一面墙,但是这项工作从2020年就开始了,在疫情期间,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把它全部到位,是‘铁脚板’一户一户跑上来的。”潘佳说。也正因为摸底的细致,自创的“彩虹家园”管理服务平台让社区寻找人员有的放矢,效率成倍提升。
作为80后,潘佳始终思考着如何创新。以此为方法,社区内还成立了“七彩联盟志愿团队”,根据年龄、类别不同,分为了老年志愿团、妈妈志愿团、白衣天使志愿团,青年志愿者团等,各志愿团根据自身工作特色奔波在疫情一线。在疫情期间,一天只睡两到四个小时是潘佳的常态,她说,“我相当于社区的网格长,党员先行、捍卫家园,在老百姓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冲锋在前。”
70后“社区大管家”:带着我的“宝贝”上战场
在秦淮区的另一边,8月6日,南京市第二十七中,前来做第五次核酸检测的居民络绎不绝,夫子庙街道莲子营社区党委书记陈海宁从早上五点就开始忙活了:核酸检测的准备工作和各项通知、协调、统筹工作。
和记者没说两句,陈海宁这头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我的电话号码被公布在秦淮发布上,所以基本每天要接三、四百个电话,不仅有秦淮区的,还有其他区的老百姓来咨询。”
白天在核酸检测仓工作,接收几千人次的核酸检测,到了晚上十二点结束后,进行后续消毒收尾工作,结束了还要听取社区其他工作人员汇报每日的居家隔离跟踪状况,并进行进一步的安排。从上门帮助遇到困难的居家老人,到核酸检测仓维持秩序、协调工作,到社区各个卡口之间的重点人员排查……担任了12年社区书记的“70后”陈海宁至今依然忙忙碌碌,风风火火地在各小区之间穿梭。
挎着一个小包的陈海宁看起来并不像一位“70后”,她活力满满,不知疲倦,边走边向记者翻出了自己的“宝贝”:一板金嗓子喉宝、眼药水、还有防护手套。“这是我的宝贝,每天,有了它们,我就能持续战斗。”在防疫中,莲子营社区创立了“一格一组一队”的工作机制,一个网格、一个党小组,一队志愿者队伍,专人专班,秩序井然。“在这个艰难的时期,我们社区的每一位党员都像一面旗帜一样,为身边的人服务,为整个小区服务。”
60后“定海神针”:站好最后一班岗“在这里才安心”
社区工作繁杂、辛苦,对体力是极大的考验,像潘佳、陈海宁这样的70、80后是基层的主力,而像黄冬梅这样的60后却已经不多见了。
黄冬梅,朝天宫街道秣陵路社区党委书记,从2003年进入社区,如今早已经退休的她又被社区反聘回来,“在家休息确实不放心,我是社区的‘定海神针’,在这里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心里才踏实。”
为了充分调动辖区内居民和单位,黄冬梅带领成立了“博爱家园”,小区居民或单位可以根据意愿申请加入,可以捐物,可以捐款或者成为志愿者。如今,辖区内30多家单位加入了“博爱家园”,在防疫期间出资、主力,成为社区内的主流力量。
每天去核酸采样点现场,帮居民转码,挨家挨户上门排查动员,检查小区卡口管理情况,黄冬梅样样工作从不落下。“书记是我们的火车头,带着我们往前冲。”这是“战友”们对她的一致评价。她说,“每位共产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只要在社区工作一分钟,我就要把自己的岗位值守好,把居民服务好”。
薪火相传,本色不改。疫情面前,社区基层的广大党员激流勇进、冲锋在前,用汗水浇灌出了共产党人应有的样子,他们是基层的旗帜,是城市的星火,点燃自己,照亮脚下的一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