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无锡市滨湖区荣巷街道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从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抓起,聚焦群众期盼,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为民举措,以实际行动温暖民心、赢得民心、凝聚民心。
“这是青龙山当之无愧的后花园!”日前,荣巷街道青龙山社区青龙山自然村小游园初步建成,赢得了村民的称赞。小游园经过精心规划设计后,清风林内新增了精巧的花坛、休闲步道和绿化植被,花坛边还建设了观泉亭、莲花池和逸泉文化展示厅,同时保留了原先的百年逸泉、假山、树木,百年逸泉新砌了石屋,村民们生活之余来此聊天散步、短暂休息,好不惬意。
据悉,这一新建小游园原属青龙山社区青龙山自然村,但之前村民毁绿种菜、乱搭菜架、无序晾晒等行为不仅破坏了自然村原有绿化,还滋生了大量蚊虫,周边居民对此意见颇大。“以前这里到处都是随意拉的晾衣绳,就像是空中多了一个个蜘蛛网,衣服晾得也是满满当当,想走来休闲都费劲,地上的绿化也被毁坏了,还有种菜施肥的异味。虽然逸泉就在坡下,但是我们除了打水从来不愿逗留,只好走到远一点的地方休息。”自然村的居民说道。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青龙山社区党总支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走访过程中发现,受限于当时的设计方式及房屋用途,自建住房并没有配备晾衣专用的阳台,村民们只能在山坡空地上私拉晾衣绳晾衣。此外,随着外来人员的日益增加,部分外来老年人一时无法改变原先的生活习惯,便在山坡上私搭菜架,毁绿种菜。
为此,今年5月初,社区联合多方力量对青龙山自然村的小山坡及百年逸泉周边开展了集中整治改造。整治行动中,社区志愿者们团结协作,清除了密织的晾衣绳和杂乱无章的菜地。并投资300万元建设了总面积40亩的小游园,村头游园让村民休闲有了好去处。逸泉守泉人、老村民陈林标感慨地说道:“要不是经常来看一下,我都快不记得以前的样子了!现在的小游园,感觉干净、清爽、高大上多了。”
“青龙山自然村是隐藏在城市与景区之间的一座老村落,她坐落于青龙山脚下,这里有百年逸泉、有山涧泉池,有古树古宅、有名人先贤,有待挖掘的文化底蕴,是一块隐秀于大自然中的风水宝地……”陈林标是村里的老支书,谈起典故兴趣盎然:自古以来,无锡泉水名气很大,只是最有名的“天下第二泉”已经断流,但青龙山的逸泉仍在持续不断供水,优势明显。逸泉就坐落于青龙山“龙头”附近的山下,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村里的祖祖辈辈都喝着泉水,每天也有村外人从四面八方来这里取水。
在充分询问了村民的意见后,社区重砌花坛、种植绿化,在房前屋后合理安装晾衣棚,确保部分居民的日常晾衣需求与其他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能得到最大的平衡。“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逸泉、了解逸泉,弘扬并传承守泉人的精神,保护好无锡的逸泉文化和青龙山文脉,这也是五任社区带头人的期望。”青龙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洪度介绍说,后期我们要融入文旅业态,引进文创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村民田园升级果园采摘,发展农家乐、民宿、文创产品、特色农产品、乡村古旧工艺品……力争做成振兴农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的样板工程。
“现在的小游园整洁有序,绿化带、休息区、展示厅各个功能区分类明确,在家门口就能活动、休息,还能让孩子们了解乡村发展历史,真的是太幸福了!”小游园建成后,深受社区居民欢迎,百年逸泉周边又恢复了从前的热闹景象。(来源:江苏广电无锡中心站/路明杰 通讯员 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