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江苏中秋戏曲晚会新鲜热评已火速抵达

2021年09月21日 13:57:33 | 来源:江苏网络文艺观察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9月20日晚,2021江苏中秋戏曲晚会在江苏卫视、抖音、B站等媒体对全球观众播出。本次晚会以“戏韵中秋 盛世华章”为主题,汇集了王芳、周东亮、李政成、李奕洁、陈澄、龚莉莉、施夏明、单雯、李晓旭等江苏戏曲名家与各剧种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青年演员们的精彩节目。98岁高龄的沈佩华老师亲临现场,带领七代锡剧演员同台,体现江苏戏曲的薪火相传。文艺评论家和戏迷观众们难掩激动和振奋之情,畅所欲言,热切建言,现新鲜呈送一波,请戳。

大家微评

王一川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暨文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今年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江苏中秋戏曲晚会给我带来一次新颖而奇妙的视听享受。首先印象深的是这台节目尽力挖掘江苏丰厚的本土戏曲资源。该省作为拥有多达二十余种地方戏曲的全国戏曲大省,其戏曲资源的丰沛和活跃在这次得到鲜明展示:既有各剧种青年演员的绝活展示,又有多种戏曲的联唱呈现,还有近三届新晋梅花奖得主的精彩表演。再有就是这台节目注重古典戏曲传统的当代传承,这一点已经通过锡剧七代传人在98岁高龄的沈佩华带领下登场亮相而呈现出来,显示出我国戏曲艺术代代相传和后继有人的勃勃生机。还有就是该节目在结尾处新创《千里共婵娟》,以优美的京腔京韵表演带给观众以余音袅袅、余味无穷的想象天地。而这些视听效果的产生,又是与尽力调动电视艺术的综合性语言优势分不开的,让外景图像、抠像、特效、360度自由视角环拍技术等新兴技术服务于传统戏曲艺术魅力的当代表达,成功地将传统戏曲艺术更加便捷地和富有感染力地送达普通观众。

傅谨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这舞台让他们绽放光彩

  江苏省中秋晚会连续举办15届,每次都有新的精彩,新的风貌。

  江苏是戏曲的重镇,中国戏曲的丰富性在江苏的戏曲领域有最为直观的体现。江苏的20多个剧种,几乎包括戏曲所有重要的声腔,其中无论是代表戏曲表演最高成就的昆剧、京剧,有浓厚文化积淀的淮剧、扬剧和柳琴戏,历史虽短却同样深受观众喜爱的锡剧、苏剧、越剧等等,都以其风格迥异的舞台表达,对戏迷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戏曲之美浓缩在数百年来传承至今的经典剧目和表演中,需要精湛的技术才能得到充分展现。戏曲有文戏,有武戏,各有各的精彩。在中秋晚会上,从名家到新秀,他们演绎的众多戏剧人物,无论是历史到当下,每段表演或典雅或质朴,无不动人心弦。“武戏集锦”更通过特殊的电视手段,放大了青年演员们经历无数寒暑刻苦训练的才华,给了我们更多的惊艳。

  薪火相传是戏曲健康发展的关键。锡剧七代传承人齐聚晚会,极具说服力地传递了这个既朴素又深刻的道理,也体现了江苏戏曲的强大实力与突出优势。

  好听,好看。江苏中秋戏曲晚会别具一格,戏曲演员的光彩在这个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绽放。在我看来,这确实是一台利用电视手段展现戏曲之美的精心制作。

胡正荣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

2021年江苏中秋戏曲晚会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先亮的是多剧种之丰富实属难得。主流媒体媒体呈现的多是主流剧种,但此次江苏中秋戏曲晚会传播了十多个剧种,让不少观众首次普及了小剧种之美,小剧大美!

  又亮一次是全媒体传播,电视,广播,客户端,第三方矩阵……全媒体平台充分发挥了当下应有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是主流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向。

  还有一亮的就是大胆融合新技术与传统艺术中,给用户提供全息,沉浸,互动,体验的享受。

  这次晚会的确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迈出了有意义的一步且颇见传播效果和渗透力,也是主流媒体迭代升级文化传播的很好案例。

程辉

文艺评论家,中国戏曲文化周艺术总监

  吴韵漾银屏,天涯共此时。江苏中秋晚会以中华戏曲写意之曼妙,唱华章,咏明月,歌盛世,舞团圆,京昆和淮剧、扬剧、越剧、锡剧、柳琴、苏剧等梨园诸家汇聚一堂,堪称戏曲大省合家欢的华彩荟萃。在名家名剧名段等传统佳音之上,更有全国观众平日难得一见的地方小剧种翩然沓来,多彩多姿,赏心悦目。

  充分发挥影视艺术、技术和传播特质,与戏曲美韵交融,再生出新的审美情趣,亦是这台电视晚会的引人入胜之处。特效渲染出水墨书画的幻化意境,让朵朵“梅花”惊现古典汉风的活色生香。多角度、多景别的交叠以及慢镜头的精心设计,将手眼身法步的妙处,带给观众在剧场戏台上无法实现的细品精鉴。特别值得赞赏的,是电视艺术的发挥建立在尊重和弘扬戏曲本体的基础之上,毫无某些以时尚之名的过度炫技,光影处理中的极简,更与戏曲的舞台美学风格一脉相通,是一次“移步不换形” 的电视艺术难能实践。

  老一辈艺术家、中生代领军人物、新一代力量的传承交棒,也是很精彩感人的一幕,是亲情更是对乡情、乡土之大爱,让人对江苏戏曲文化发出由衷赞叹的同时,对未来充满期待。

赵建新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戏曲艺术》编审,北京市文联2021年度签约评论家

古典风韵,青春力量

  2021年江苏戏曲晚会以类似cosplay的《同光十三绝》的舞台展示拉开帷幕,开场便奠定了其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光影与舞台之间相互交织的色彩和基调。说它具有古典风韵,是因为从节目编排到剧种选择,无不传达出江苏作为“百戏之祖”诞生地和“徽班进京”始发地的深厚戏曲文化积淀;说它具有青春力量,是因为整台晚会的演员构成几乎全是近些年在戏曲界崛起的年轻人,一色的青春面孔,一派的青春气息,显示出江苏作为戏曲大省在传承传统戏曲艺术方面做出的实绩。尤其是晚会后半段七代锡剧人的同台亮相,九十八岁的沈佩华和最年轻的蒋静怡之间的默契,更传达出古老的戏曲艺术在江苏这片大地上新苗秀蕊绽放、守正创新层出的可喜局面。

孙红侠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秋晚会不少,但这一次“江苏”和“戏曲”都因真诚的创作态度出了圈。电视和戏曲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殊为不易地取得了1+1 > 2的效果,水墨、青花、古风国潮审美青春而时尚。细腻柔婉的江南声韵让全国观众领略了吴曲汉风,淮海戏、扬剧、越歌、锡剧等地方剧种的精品折子戏全方位呈现了江苏剧种的丰富性和院团的演出实力。

  让人印象深刻的节目有二,一是锡剧的七代同台,二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精华片段的展演。

  锡剧七代,完整展现了锡剧艺术对传统的敬畏与忠诚,更体现了江苏戏曲人的传承与坚守,让观者动容。江苏演艺集团2021年新编昆曲革命现代戏《瞿秋白》首演以来颇受关注,未睹全剧风貌的观众可在本次晚会一观珠玉。当红昆曲小生施夏明卓然独立之际,形神兼备的革命先驱瞿秋白在光影之中重回,重回这天心月满的戏韵中秋,重回大中华盛世人间。革命者的精神气度和昆曲的剧种气质契合度非常高,艺术效果泪目而振奋。用昆曲这种中国最古老的戏曲艺术形式表现最滚烫最现实的人生、表现最激昂最热血的红色往事,以昆曲的柔中有刚展现革命者青衫硬骨,昆曲做到了,施夏明做到了,这体现了江苏作为文化大省的眼光和担当。在我看来,这是本次晚会的高光。

  月满梨园,月满华夏。

  振兴戏曲文化,助力民族复兴,点赞江苏。

王宁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又见”单雯

  这次中秋戏曲晚会,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单雯。

  为了彰显拥有49位梅花奖演员的江苏戏曲的强大阵容,晚会特意策划了“新梅初绽”的演出单元,由越剧李晓旭、扬剧龚莉莉、昆剧单雯三位梅花新人先后出演。单雯出演的是昆剧闺门旦最常见的剧目《游园》。表面看,是水粉遇到了昆曲,单雯展示的《游园》在现代舞美的华丽映衬下,平添了一丝玄幻和迷离。但令我开心的却是:单雯开始“沉敛”了,那种青春的稚气和清澈仿佛已经退却,举手投足之间,多了一点儿沉静和内敛。

  从另一个角度看,单雯不那么“糯”了。一个闺门旦演员常常要跨越的一个阶段是“一道汤”,就是不管是什么人物,都追求一味的简单的美。这时的演员其实还处在演行当,还没有进入演人物。去“糯”说明单雯已经开始成熟了,进入演人物阶段了。

  我一直强调:《游园》中的丽娘,必须是带着些许忧伤的,因为她沉浸其中不能自已的,其实是浓郁的春愁。在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了单雯的努力和进步。

  “又见”江南昆剧新的“绽放”。

王芳的“转身”

  王芳原来是以昆剧著称的,但她于苏剧的造诣也很深,而且由于有了昆剧的滋养,王芳的苏剧表演也非常细腻入神。

  苏州有文艺三朵花:评弹、昆曲、苏剧,三者当中,苏剧发展势头最令人担忧。为此,苏州市专门成立了苏剧传习保护中心,所以,近年来,尽管王芳仍担任着苏州昆剧院的名誉院长,但她主要精力已经放在了苏剧上。

  这次晚会上,王芳演出的《太湖人家》是今年新排的红色戏曲,今年5月6日于苏州首演,是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新创剧目,也成功入选2020年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由王芳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员张唐兵、屈斌斌,国家二级演员翁育贤等联合主演,敷演了太湖边一普通人家掩护新四军母子的动人故事。

  晚会呈现的戏曲段落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王芳的表演细腻、传神,在细微处体现出素养和水平,正好可以诠释昆剧对苏剧的滋养。联系到近年《国鼎魂》的凸显,我经常会想,有时,也许正是像王芳这样一些重要艺术家的“转身”,会带给像苏剧这样一个弱势剧种新的生机,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戏迷有话说

阿哲

高校学生

  晚会以一幅当代“同光十三绝”开场,长轴画卷之上的百年前的梨园艺人破纸而出,来到观众们的面前,让人觉得形式新颖,眼前一亮,更在其中看到了梨园一代代艺人们的薪火相传,青春常葆。这就不得不提到七代锡剧人的同台演出,从沈佩华前辈的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到新一代演员的独当一面,这其中的传承,对艺术的尊重令人感动。而三位优秀青年梅花奖得主的连台表演更是让人精神振奋,大饱眼福,虽然风格迥异,却各具风韵,让人对曲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也度过了一个充实而颇有意义的中秋夜。

郑伟康

媒体工作者

  当得知今年的晚会改为电视播出后,本颇为遗憾:不能在现场给“角”叫好,这样的晚会未免没劲了些。可当遥控器还是调到江苏卫视时,大幕一开、眼前一亮:这个晚会不寻常。

  一则:有角,懂戏!

  今年的江苏中秋戏曲晚会,整体延续了十几年来的风格,有角、攒角、尊重角,让各剧种展现自身的独特魅力,70分钟的晚会,有“干货”!

  比如扬剧《鸿雁传书·只见鸿雁腾了空》,由梅花奖得主龚莉莉表演,“堆字大陆板”二十句几唱词一气呵成,随着情感变化,堆字如潮水奔涌,将王宝钏十几年的情感迸发出来,成为经典。

  《杨排风观灯》是《杨家将》的关联剧目,亦是淮剧独有,为淮剧名家马秀英代表作,乡土味浓郁。今年的中秋戏曲晚会,邀请“淮剧公主”陈澄演绎,既以“观灯”契“中秋”,又以“乡情”合“团圆”。

  最令人惊喜的,是节目组特意安排了七代锡剧人薪火相传。沈佩华老师年近百岁高寿,却精神矍铄。每一个观众,都可以从锡剧人的七代传承中,感受到戏韵传承、绵延不绝。

  二则:用心,创新!

  15年来,江苏中秋戏曲晚会也在寻求创新,如2019年"名师带徒"薪火传承、2020年京昆《眷江城》同台等,但这些创新都尊重艺术、致敬传统,得到了我们戏迷的肯定。

  今年的晚会,依然感受到了主创团队的这种用心、创意。江苏地方剧种,各有风情,展现了中原文化、江淮文化和吴文化交汇,形成的江苏文化深厚底蕴。

  近年来武戏呈急剧衰落态势,不过历年来的江苏戏曲晚会,都给武戏以重要的展示机会。今年的武戏,除了京剧外,昆剧、扬剧、锡剧也同台亮相,让人一改地方戏武戏薄弱的刻板印象。

  三则:惊艳,沉浸!

  这两年,沉浸式戏剧很火,沉浸式的核心在于现场参与感。戏曲晚会由剧场改到演播厅,本以为沉浸感会大打折扣,没想到却做到极致!电视艺术与戏曲艺术,做到了完美地结合。

  比如“去舞美化”的设计。以往有些戏曲晚会,搞人海战术,喧宾夺主。今年的武戏集锦,只用灯光勾勒戏曲的写意之美。而电视镜头,可以将演员张力十足的动作瞬间定格,将戏曲的“亮相”充分释放,让每一个戏迷,在熟悉的舞台演绎中,发掘中前所未有的美感。

  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虚实结合,呈现出纯净的古风视效。即便如《牡丹亭·游园惊梦》这样的经典之作,也在唯美的舞美设计中,有另一种诠释。此外,如航拍、升格、外景拍摄等摄像手段、技术手段,全方向、多角度、全景式展现,突破了戏曲的时间、空间限制,让观众身临其境。

  当然,作为戏迷,还是有些遗憾的。受疫情影响,今年没有特邀外地的戏曲名家参演,期盼来年可以弥补。另外建议,也可邀请苏州评弹、扬州评话、徐州琴书、南京白局等曲艺参演,借助江苏卫视平台的东风,更好传播江苏文化。

青衫何渡

街道基层工作者

  佳节将至,阖家团圆之际,很高兴自己能在电视机前与江苏中秋戏曲晚会重逢。

  “戏韵中秋,盛世华章”,晚会涵盖京剧、昆剧、苏剧、越剧、锡剧、扬剧、淮剧、淮海戏、柳琴戏、丹剧等多个剧种,可谓“百花齐放”,这正展示了江苏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自信。

  昆剧《牡丹亭·游园》可说是是各大晚会的“保留剧目”,也展现出昆曲这个古老的剧种“柔情似水”的一面;而为了献礼建党百年创作的新编昆剧《瞿秋白》则显示出昆曲的“另一种可能”——原来旖旎婉转的水磨腔也能变得荡气回肠,英雄从红色年代振臂高歌,一往无前,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此外,这次晚会更是非常难得地凑成了锡剧的“七代同堂”,锡剧的第一代传承人沈佩华老师已经98岁高龄,而第七代的蒋静怡19岁。沈佩华老师的嫡传弟子卞雁敏老师回忆,“沈老师真的是非常善良,她是我们所有的大家长,她不仅教我们要学唱戏,而且还教我们要做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从七代锡剧人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被传承并发扬的,不只是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还有“以德树人”的优秀品质。正因有她们这样“重传承、重德育”的戏曲人,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欣欣向荣。

  苦于今年夏天新冠疫情的反复,主办方并没有给戏迷们走进剧场的机会。虽然今年的晚会将舞台上“一瞬间的精彩”通过慢放进行回顾,特效、内外景结合、画面抠像等高科技手段也让观众全方位、多角度地领略戏曲之美,但我还是更期待未来,剧场恢复营业之后,走进剧场去重温传统戏曲的这份美好。

西蓉

高校戏曲专业研究生

  自古以来戏曲便是庆典上的表演,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使其可以配合不同的节令。今晚的江苏戏曲晚会不仅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里共婵娟》等曲庆贺佳节,还用南腔北调、文戏武场熔于一炉给人以中秋团圆之感。今年的戏曲晚会使用了新的拍摄和录制技术,但我以为这并非是古老的戏曲搭载着现代的设备呈现在我们面前,而是我们借助于新的科技手段穿越到数百年前去欣赏传统艺术。良宵佳节,我们与千里之外的亲友共赏明月,也与千百年前的古人同赏妙音。

慕御霜

高中教师

  今年晚会精彩纷呈,可以说是江苏戏曲的一场大阅兵:剧种全,行当全,表现形式全。不仅有新剧目新成果,也有传统剧目经典唱段,让戏迷很过瘾。最让人感动的是“薪火相传”篇章邀请锡剧七代演员同框,年龄最大的沈佩华98岁高龄,年龄最小的蒋静怡19岁,这是戏曲独特传承方式——名师带徒的动人呈现。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代代相传,才有传统艺术的薪火绵延。两个建议,一是南京乃至全省有很多课外活动是学习戏曲的特色学校,比如南京的莫愁湖小学,成贤街小学,可以在以后的晚会中考虑给他们一个展现的机会,这也是戏曲进校园的重要成果。二是剧目上可以多考虑一些“应节戏”,比如《长生殿》《吕布与貂蝉》《嫦娥奔月》等等,而不要仅仅是《贵妃醉酒》。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