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国儿童青少年用眼习惯报告》显示,我国低龄化近视逐渐高发,除了遗传因素,更多的是用眼习惯的问题。家长和孩子们该怎么做,才能做到科学用眼?
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用眼行为不规范和视觉环境不达标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关键因素,与在学校的环境相比,孩子在家近距离用眼负荷更重,户外有效暴露时长更少,由此而导致的近视低龄化趋势很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杨智宽介绍,如果发展成高度近视眼会引起一系列眼部疾病,包括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出血,还有跟白内障、青光眼也有高度的相关性,这些疾病会导致不可逆的致盲。
专家介绍,孩子在学校的用眼环境和行为基本是符合要求的,因此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监督孩子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长不超过两小时,近距离用眼20分钟,应视远6米,且至少达到20秒以上,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朱晓莹 康健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