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九九重阳,孝亲敬老
祝福老人们健康长寿
图片
今天
南京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
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
第一场聚焦养老
市民政局全面解读
《南京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
小布带您一图读懂!
▽
还有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市民政局也一一解答
▽
1、南京在全国率先运行市域范围内统一的“时间银行”,目前进展如何?下一步还有哪些提升计划?
答: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是发展互助养老的重要方式,是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弥补养老服务力量不足的有效探索。2019年7月以来,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市级层面统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具有南京特色的“时间银行”模式已基本成熟,为全市养老服务更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有效路径。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社区站点1211个,社区覆盖率达到98.38%,已有志愿者3.8万余人,注册服务对象近6万人,完成有效订单突破30万个,累计存储时间17.5万小时,为南京市养老服务供给提供了有效补充。下一步,我们将从4个方面开展“提升计划”。一是提升参与度。广泛宣传发动,采取自主注册+站点受托注册等形式,力争有注册意愿的免费服务对象注册率达到100%。开发完善志愿者发单、团体志愿者注册等功能,通过大力发动团体志愿者,持续丰富服务项目,聚焦老年人最为基本、最为急需的“五助”养老服务,探索增加“助学”、“助乐”、维修等技术服务项目,增强志愿活动活跃度。二是提升知晓度。持续开展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进社区、进高校、进机关、进企业宣讲,结合“敬老月”、重阳节开展大型主题活动,在中央和省市大众媒体、中国民政等行业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知晓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服务中来。三是提升美誉度。完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志愿者褒扬机制,健全线上+线下、通用+专业、理论+实践等志愿者培训机制,宣扬优秀志愿者事迹,提升社会美誉度。四是提升适老化。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信息平台,开发语音录入、放大镜等功能,不断提高平台适老化水平,让更多老年人“易学”“易用”。
2、家庭养老床位是养老服务改革中探索出的居家养老创新举措,正在成为缓解主城区养老床位“一床难求”困境的重要途径。群众对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质量非常关心,那么南京采取了哪些措施确保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和养老机构处于同等水平?
答:家庭养老床位是依托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照料、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把养老机构床位“搬”回家,把专业养老服务送上门。家庭养老床位兼具居家养老“人本关怀”和养老机构“专业服务”等优点,弥补二者的缺陷与不足,有效满足失能失智、半失能这类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养老需求。
南京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经过4年多探索实践、总结提升,全市已建成5701张。重点包括3方面内容:一是在运营主体上,明确提供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的必须是民政部门设置批准的等级养老服务机构,具备适老化和智能化改造能力,并要求入住机构老年人与家庭养老床位老年人实现“五个统一”,即:统一评估、统一协议、统一服务内容、统一服务流程、统一人员调度。二是在服务内容上,一方面按照养老机构的标准提供基本服务,包括每天对老年人开展24小时监护,为老年人提供身体清洁、膳食助餐、衣物洗涤等生活照料服务。另一方面根据老年人需要定制个性化服务内容,主要有医疗护理、肢体康复、心理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三是在质量监管上,明确要求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由第三方开展满意度调查,且满意率不低于90%。由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提供方对满意度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追究相关责任。目前,我们受民政部委托,正在编制《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服务规范》国家行业标准。
3、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短缺仍然是制约养老发展的瓶颈,下一步,南京在突破这一瓶颈方面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举措?
答:“十三五”期间,随着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人才政策的激励引导,养老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市有1万多名专职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另外还有一批兼职人员和大量养老服务志愿者。但是客观地说,因为养老服务工作比较辛苦,薪酬待遇不高,职业发展体系尚未健全,养老服务职业认同感、吸引力还不强,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的普遍性问题依然存在。
“十四五”期间,南京市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养老服务重点计划工程,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十百千万”计划,即:全市培养国家和省级养老服务领域技术能手10名左右,培养领军型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100名左右,新增养老服务护理员不低于3000人,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不少于30000人次。围绕实施“十百千万”计划,我们主要采取引得进、留得住、受尊重三方面举措:一是“引得进”。鼓励支持院校、职业学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护理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向社会输送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与院校合作,设立养老服务培训基地,推进养老服务产学研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等平台载体作用,吸纳有意愿的人员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二是“留得住”。用好用足养老服务人员“入职奖励”“岗位津贴”“积分落户”等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政策;引导市场逐步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人员薪酬体系,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待遇;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规划,打通其晋升通道;定期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大比武大练兵”活动,加大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定期轮训,每两年至少轮训一次,同时开展人员分类培训,并鼓励养老护理人员参加学历提升培训,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其专业技能素质。三是“受尊重”。定期开展 “最美护理员”“巾帼助老明星”等评选活动,挖掘和宣传其先进感人事迹,选树一批养老护理行业先进典型,提升养老服务职业认同感。常态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对技术能力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今年11月份,南京市还将配合省厅承办全国首届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这也将对南京市养老护理队伍技能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以上几方面的举措,努力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养老服务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4、初步预测,“十四五”期间南京常住老年人口每年还将新增5—8万人左右,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也将进入中高龄。我们也常听到的“90/7/3”这样的养老格局,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在夯实家庭养老方面我们南京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部署要求。“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不断健全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十五分钟服务圈”,整合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现有政策,支持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鼓励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医疗护理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推进符合条件的重度失能老年人纳入失能人员照护保险范围,切实减轻家庭养老负担。试点开展“物业+养老服务”,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布点多、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等优势,强化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我们将重点实施4个家庭养老支持项目:一是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高标准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新建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3000张,打造10个标准化的社区认知症服务中心,让失智失能等特殊老年人真正“养老不离家”,居家享受专业的照护服务。二是落实重点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全面建立社区居家定期探访制度,稳步提高养老服务保障标准,逐步实现高龄、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保障全覆盖。三是打造老年人家庭养老宜居环境。对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施分类支持,对有改造意愿的经济困难老年人逐步实现“应改尽改”,并引导普通社会老年人按需自愿改造。四是开展家属免费照护培训。将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纳入市区两级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常态开展家属免费照护培训,并逐步扩面提质,惠及更多的老年人家庭。
人人都会老
家家都有老
养老服务
南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