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金秋时节,广袤大地披上丰收盛装。兴化市官河村的荷藕、小龙虾,建湖县收成村的螃蟹、水稻……多日辛劳终于迎来收获的季节。田间地头,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年当中最丰富的色彩。江苏新闻广播联合我苏网推出年度特别策划《秋到农家看小康》,回眸建党百年农村发展累累硕果,聆听乡村振兴小康生活奋斗故事。
秋风起,蟹脚痒,稻谷黄。在盐城市建湖县九龙口镇收成村,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是村里的两大支柱产业,眼下到了村民最高兴也是最忙碌的时刻。而就在去年,收成村入选江苏省首批传统村落名单,2000多年的古村华丽转身成为网红打卡地,颜值与实力并存的乡土风貌,点亮了人们的乡愁记忆。
收成村标志性谷堆
一半湖荡,一半耕地,螃蟹、稻谷喜迎双丰收
乘着水泥船驶进蔷薇河,这里的湖荡里有村民徐海的蟹塘。几年前徐海从苏南打工回来,承包了村里150亩水面。
养殖户徐海
徐海介绍,今年九龙口大闸蟹规格普遍偏大,品质也比往年好。“滩面上面长这个水草水质就好,下的螺蛳也多,质量很好的,我们这个是生态蟹。”
记者在收成村采访
在收成村的地界,一半湖荡,一半耕地,有着美丽图案的彩色稻田也是村里一景。
彩色稻田
沉甸甸的稻穗
摸着沉甸甸的稻穗,村监委主任郭海东很有底气:“今年的水稻收成相当好,你看我的水稻密度、排列相当好,预估今年我的产量到1300—1500斤每亩地。我是两块,一个是水稻,一个是鱼塘养殖。赚钱肯定是赚钱了,百分之百地赚钱了,因为今年的鱼没有生病,再加上今年鱼价相当高。”
村监委主任郭海东
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旧砖房变成“小洋楼”
风吹稻浪,远处一排排小楼错落有致。这片小楼集中居住着8个自然村的村民,小区的整体设计出自上海专业设计院,每户的房型由村民集体讨论,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新建的村民居住区和湖荡、稻田以及不远的收成老街融为一体。
收成村新建的村民居住区
走进村民薛绍扬的家,庭院里鲜花盛放,联排两层小别墅,四房两厅双卫,十分敞亮。
村民薛绍扬的家
薛绍扬给女儿、女婿准备的房间整洁、温馨
薛绍扬说:“原来是草房,现在住了洋房,不高兴吗?高兴!原来房子小,只有80个平方。现在这个130,多了50个平方。天壤之别,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听党话,跟党走,老百姓一年比一年好。”
收成村党群服务中心
和收成村一样,苏北农房很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盖的,砖木结构,安全舒适性差,供水、供电、道路等条件都不好。从2018年开始,江苏决定用3年时间,改善苏北30万户农民的住房条件。今年是这项工作的收官之年,省里的专项资金为农民住上好房子托了底;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让苏北30万户农民和收成村一样,过上了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
收成村
在外打工多年的王泽回来了,他现在在收成村负责物业管理,每天检查村容村貌的时候,就会把村里的变化做成短视频发到网上,最高点击量将近10万次。“粉丝都夸我们小村庄好、美丽。晚上像小上海一样,灯火辉煌,路灯、景观灯都有。多少人还想,我们老了到你们村度晚年,要买房子,我说没有啦,亲戚来买房子都买不到。”
深挖乡愁记忆,重塑乡土魅力,传统村落在保护中振兴
收成村大步向前,但2000多年的文化遗存被小心保留。2017年,江苏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历史悠久的收成村积极申报,深挖乡愁记忆,重塑乡土魅力,助力乡村振兴。通过三年的努力收成村首批入围,成为全省成功保护传统村落的样板。
收成老街
走在收成老街,不仅古唐槐、孝子坊等“收成八景”被保留下来,老商铺、老浴室等生活场景也修旧如旧,一砖一瓦,留住乡愁。
收成老街的唐槐
说起收成村的古迹,九龙口镇党委副书记张翼鹏如数家珍:“这个是我们收成村的九龙口特产咸鸭蛋的制作坊,这边是老的烧饼铺、老的理发店、我们收成的老浴室,那边还可以看到就是我们这个水塔。好多在外的老百姓回家都说找不到老家在哪里了,看到这个标志性的水塔,就可以看到家的方向。”
记者采访九龙口镇党委副书记张翼鹏
收成村老水塔
夜幕降临,老水塔灯光亮起化身灯塔,携星河,浩浩荡荡,指向回家的方向;把万顷星辉,铺进眼底,点缀天高地厚的秋天。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谢晶晶 李翀 刘扬 编辑/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