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坞坵村:邂逅金秋,乐享丰收丨秋到农家看小康

2021年10月18日 14:03:3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金秋时节,广袤大地披上丰收盛装。兴化市官河村的荷藕、小龙虾建湖县收成村的螃蟹、水稻……多日辛劳终于迎来收获的季节。田间地头,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年当中最丰富的色彩。江苏新闻广播联合我苏网推出年度特别策划《秋到农家看小康》,回眸建党百年农村发展累累硕果,聆听乡村振兴小康生活奋斗故事。


  风吹稻浪,硕果累累,目之所及,皆为风物。眼下,常熟古里镇坞坵村的早稻已经开镰收割,到处洋溢着一派丰收的景象!近年来,为了更好发挥农业种植优势,做大做强优质稻米特色产业,坞坵村探索建立“支部+合作社”的新模式,成立了米业、农机两个合作社,逐渐打响“坞坵”优质大米品牌,走出了一条强农、美村、富民的新路子。走进古里镇坞坵村,邂逅金秋,感受丰收的喜悦。

  山歌唱响新生活 喜看村庄换新颜

  “一个人唱歌呀,不好听。两个人唱歌呀,扬个声音啊。三个人唱歌呀,好像……”

  常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山歌传承人朱利

  著名的白茆山歌发源于坞坵。金秋时节,常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茆山歌传承人朱利喜欢在劳作之余站在成片的稻田边,面对一湾碧水唱上一曲。

  他兴奋地说,现在坞坵山一带大改观了,村里建设的新农村非常漂亮!在这样的环境里唱出古老的山歌,感觉完全不一样!

  美丽乡村

  成立米业、农机两大合作社 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田间,稻香悠悠、传递丰收;村中,小桥、流水、步步皆景!这是村里成立米业、农机两个合作社,大力推动农业规模经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农文旅结合的有力成果。

  坞坵村党委书记唐青介绍,目前,村集体稳定性收入在950万左右,整村的人均收入超四万元。村集体领办的米业合作社实行的是整村规模流转的种植模式,包括稻米的中段加工和后期的销售,农机合作社则为农业全产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配套服务。

  村务公开栏

  “今年的长势比往年好,谷粒特别饱满!”皮肤黝黑,身体健壮的村民王志江望着成片的稻田高兴地说。

  这几天王志江已经不需要在田间过多劳作了,他正在等着米业合作社为他种植的300亩水稻提供收割、加工、储存一条龙服务。

  坞坵米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前,王志江在外打工了20年,如今他在合作社里成为一位职业农民,不光成为了种田能手,收入也大幅增加。

  他算了一笔账,以前在厂里上班顶多赚个三四万,现在回村种田,米业合作社提供化肥、机械一条龙服务,专心种田就可以了!估计今年的产量要超过往年!收入能达到十三四万!

  坞坵村稻田区

  打响“坞坵”优质大米品牌 综合种养创新增长模式 

  “打工汉”变身“种粮高手”,坞坵村的农民尝到了靠田吃田的“甜头”。 坞坵村党委副书记、米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喆介绍,今年,米业合作社再投资1300万元升级稻谷仓储及大米加工中心的设备。从稻谷进去到大米出来,人工不接触,全是真空环境,很干净,出米的效率更大!坞坵大米实现从一粒种子到一粒优质大米的全产业链生产。

  米业合作社加工中心

  坞坵大米,香飘长三角。但如何进一步提升农业的效益?能不能在水稻田里养殖小龙虾?甲鱼?综合种植养殖负责人俞航介绍,一开始,村民的确有所顾虑。为打消村民的顾虑,村里投入20多万元先期试验,最终,引领全村推广综合种养模式。目前村里主推的稻虾、稻鳖、稻鹅和淡水奥龙销售火爆,一亩收益达到5000元!

  农业生产生机勃勃!也为希望亲近自然,参与农事活动的人们提供游玩的好去处。今年已经60多岁的村民陈招林阿姨节假日教小朋友们插秧、割稻子、扎稻草人!平时负责卫生保洁,一年能够多收入2万元!

  陈招林说:“我们村里变化很大!我们村这么美丽!来玩的大人孩子高兴,我们也很自豪!”

  综合种植养殖区域

  金色稻田,充满希望。在坞坵村这片土地上,一条产业联动、文化带动、农民共享的乡村产业链正在成型……

  坞坵村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许一之 高晨 邹奇 陈颖 编辑/方媛)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