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 坚定不移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走在前列

2021年10月28日 10:31:45 |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建邺区江心洲上的江岛智立方综合体初步形成以生态科技和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摄

  1聚力落实国家战略,

  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链接枢纽

  1.促进内外需市场循环畅通。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著增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内外需、进出口协调发展水平。

  2.强化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坚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为引领,推进南京都市圈“东进”“西融”。

  3.集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深化制度型开放,加快“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建设,积极推进新兴金融要素市场设立,规划建设超级总部集聚区,发挥好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平台作用,促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

  4.提升国际化门户枢纽功能。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链接全球、辐射全国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城市;营造宜居宜业的国际化环境。 

  2全力开动创新引擎,

  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1.打造区域性高水平人才高地。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符合发展需要的人才体系,在科技人才评价、科技项目管理、职务科技成果确权等方面先行先试,让所有选择南京的人才实现自我价值、受到广泛尊重。

  2.锻造国家战略科技硬核力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找准位置,积极融入战略科技力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研究的整体布局,建立健全稳定可持续投入机制,有序推进原始创新策源地建设。 

  3.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产业强链补链行动,积极布局产业新赛道,提升都市型工业发展水平;加快建成数字经济高地。 

  4.推动创新型企业积厚成势。持续做好移栽大树、培苗育树、老树发新芽“三棵树”文章,优化全周期、全要素企业培育体系,全力营造开放式、网络型、高黏性创新生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平台化发展,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3强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1.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宁满意”品牌优势;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战略支撑作用;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为促进民营企业“两个健康”培植沃土。

  2.发挥江北新区和自贸片区引领作用。加快让最高层次开放平台释放最强改革效应,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积极构建消除壁垒、放开准入的制度环境,加快形成全域自贸新格局。 

  3.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有效盘活城乡存量用地和低效用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深化财政金融、投融资体制、数据要素等改革,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4大力增强综合承载功能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高起点编制和实施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深化“一核三极”战略,推动组团式、内涵式发展,建设精明增长的紧凑城市、精致城市。 

  2.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城市拥有可聆听的故事、可感知的温度、可安放的生活,建成更高水平的“畅达都市”,让城市运行更具韧性、更加高效,实现城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3.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5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绘就美丽中国的南京画卷

  1.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污染源头管控,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断面长制”,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2.推动长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坚持“与江共生、拥江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滨江风光带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3.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实施“双碳”行动方案,努力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抢占绿色低碳科技和产业制高点,倡导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绿色文明新时尚。 

  4.推动生态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构建立法、执法、司法立体保障机制,健全生态环境目标评价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6致力放大古今交融特色

  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影响力

  1.坚持以文育人、固本培元,让城市闪耀信仰之光。全面建设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的先进文化,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长效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2.突出以文铸城、延续文脉,让城市散发人文芬芳。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保护利用,做好非遗活态传承和开发利用,实施城市传播能力提升工程。 

  3.注重以文兴业、融合发展,让城市彰显时代气息。推出更多体现城市精神、引领时代风尚的文艺精品力作,建设一批标志性旅游景区、度假区,培育一批区域文化产业带和文化产业园区。 

  7倾力创造更高品质生活

  塑造共同富裕的民生幸福标杆

  1.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强化就业优先,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关心关注低收入困难群体,推动先富带后富、同奔共富路。 

  2.推动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健康南京,高标准打造世界体育名城,推进基本便民服务社区全覆盖。

  3.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开展“宁育未来、宁聚青春、宁享天年、宁保无忧”四大行动,让新老南京人都能感受到城市温度、社会温暖。

  8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

  走出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

  1.全面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健全常态化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平急一体化指挥体系,筑牢经济社会安全底线,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深化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2.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优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建强基层治理骨干队伍,打造全民参与的开放治理体系。

  3.全面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推进城市数字化治理中心建设,探索城市全场景智慧应用。 

  4.全面提升依法治理能力。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构建司法管理监督新机制,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南京。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