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资源壁垒,江苏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让养老更“享老”

2021年11月06日 20:29:1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江苏有950多家农村敬老院,10万多张床位,但因为发展水平不一、大多只接受"五保"老人等多种原因,入住率并不高。为了利用好这些养老资源,为住养老人提供更好的供养服务,同时满足区域内其他社会老人的供养需求,江苏省民政厅近日印发了《江苏省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设置指导规范(试行)》。新规范试行下,农村养老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问诊现场:南京市瑞芝康健禄口颐养院诊疗室

  周爷爷今年73岁,是当地的"五保"老人,在政府资助下入住这家敬老院多年,因为有些感冒头疼,便来到敬老院自设的医务室诊断,隔壁还有一间中医理疗室,为老人提供相应的理疗项目。

  南京市瑞芝康健禄口颐养院内科医师刘军介绍:“给他们看一些简单的感冒、发烧、咳嗽、拉肚子,比如说脑梗塞是经过上级医院检查以后,我们根据上级医院医生的医嘱给予治疗,超过我们治疗范围的就把他送到上级医院。”

  提高服务水平 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有了新规范

  这家敬老院占地1万7000多平方米,2019年底开始由第三方托管,配备有3名医生、5名护士,逐渐增设内科门诊、中医诊疗室、康复训练室等,满足老人的医疗、康复需求,对标今年10月底印发的《江苏省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设置指导规范(试行)》。"新规范"中,对敬老院的医养职责、医护人员资质、配置名额、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都有明确要求。

  "新规范"同时要求敬老院要设置能力评估室、公共活动室等涉及医疗、娱乐的保障用房。同时对老人居室面积、设施配备标准提出明确要求。在"住养服务内容与规范"一章,要求护理员态度温和、亲切,对"欺老"行为坚决说"不"。

  扩大服务范围 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同时向社会开放

  从2020年开始,江苏便开始了为期3年的农村养老服务提升工作。除了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范围也需扩大。在过去,农村敬老院主要兜底保障"五保"老人,不对社会老人开放,一方面造成资源大量浪费,一方面大批农村空巢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缺少专业照护。《江苏省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设置指导规范(试行)》指出,具备综合养老服务能力的敬老院,在为区域内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的基础上,同时为周边老年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周爷爷今年81岁,因为老伴摔倒骨折需要长期照护,在一个月前选择入住这家敬老院,两个人每月支付8000多元。“我家女儿和我两个一直是照顾她的,照顾七八个月以后,她(女儿)也感觉精疲力尽,我也感到累了。因为晚上还要起来三次,给她(老伴)翻过来翻过去(防止压疮)。我现在就感觉到轻松多了,本来我准备住15天就要走了,来了以后我们觉着这个情况不错,所以后来就决定住下来了。”

  目前,这家敬老院220名住养老人中,"五保"老人占到85%,15%的老人是社会寄养。但370多张床位仍有40%未饱和。

  高效调动资源 社区联动保障老人生活、医疗、文娱

  按照新规范,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同时应拓展延伸日间照料项目,或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合作设立服务站点,具备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居家上门服务的能力。应向周边老年人开放机构公共活动场所和设施,为社区养老服务组织或老年人家属提供护理技能培训支持。

  南京市瑞芝康健禄口颐养院院长南甫小燕告诉记者:“辐射到禄口整个街道有居家上门服务,60岁以上的老人都是由政府委托我们进行上门服务。院内机构的医疗开展也是可以向社会化进行运营的。平常我们会搞一些大型活动的时候,会跟社区或者街道对接。这个机构不单是服务于我们的机构内部人员,要辐射到周边的一个居民的需求。因为整个禄口街道的规模比较大,让所有的居民到敬老院来参与活动不太现实,所以我们在各个社区都有居家站点的布设。”

  江苏目标在2022年底,每个县(市、涉农区)至少要有3所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并提出到"十四五"末,所有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对照《江苏省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评分细则(第一版)》,达到三级以上标准。

  在"新规范"的指导下,农村敬老院也有了建设、改造的标准,不仅硬件有保障,养老服务也不再局限于助餐、助浴等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医疗康养、文化娱乐也一样不落。通过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农村老人也可以实现居家养老、社区享老。然而要实现从"过日子"到"享生活"的转变,仅仅有标准还不够,需要基层护理员和第三方机构、相关部门的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雪彤 编辑/梁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