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赵墩:党建引领,激活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2021年11月18日 15:30:4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年以来,邳州市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扎实为民办实事,学史力行促发展,把“党支部+N,激活集体经济一池春水”列为市镇两级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实现了产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共赢。

  11月16日,记者来到赵墩镇倪桥村看到,部分村民正在蒜地里劳作,蒜地旁边有一块育苗田。来年5月,育苗地里将培育出芡实苗,待蒜地收割完成后,引入40公分深的水,移植芡实苗。倪桥村党支部书记王兴华说:“芡实生长对水质要求较高,蒜地约有300多亩且大部分是水田,沟渠等设施基础完善,田间用水方便,推广大蒜、芡实轮作,非常适合本村。”

  而在几年前,当地群众大都种玉米、水稻等作物,收益不高,土地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村里非常穷,基础落后,我接手干村支部书记以来,村集体账户上就一块钱。”王兴华回忆说。

  怎么让群众富起来,让支部强起来?王兴华进行了深入思考。“同样的时间,收获的季节也一样,传统种植行不通,还是种一些经济作物能收益大一点。”王兴华认为,规模种植是条出路。

  “土地流转后,村班子组织到河南焦作、商丘,山东济宁,江苏苏州等地,学习种植经验,发现倪桥村非常适合发展蒜芡轮作。”王兴华和其他班子成员经多方考察,最终决定种植芡实。王兴华告诉记者:“我们专门找来技术员指导,倪桥村是大蒜主产区,但种植芡实与大蒜不冲突,季节较为吻合,生长环境相近,芡实代替水稻那一季, 芡实一亩地盈利在3500元。”

  说干就干!倪桥村通过“民主议事”机制,由党员干部共同出资、成立合作社,但很快遇到了问题。“芡实对大家来说,算是新生事物,群众不太认可。当时拿出两种方案,一是一亩地年地租1000元;二是一亩地年地租800元,村民可参与分红,集体拿出合作社总收入的20%用于分红。”王兴华说,因害怕承担风险,村民们大都选择了直接领取一亩地1000元的年地租。

  “大家不相信芡实能卖这么贵,我们决定先把技术、销路等渠道打通,让老百姓看到效益,再带领大家一起种植。”说起当时种植的场景,王兴华历历在目。经过初步试验,种植的第一年,大家就见到了效益,王兴华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了地:“苏州、淮安等地都有芡实经销商,他们是有多少要多少,甚至直接到地头收购。当时一亩地正常收芡实90多斤,剥皮后一斤收购价78元左右。”

  加入芡实种植的村民越来越多。不少村民到村里咨询种植芡实的方法、路子,这个过程中,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得到了有效改善。王兴华十分有感触:“以前,群众对党员、对村干部真是不太认可,现在觉得你是办实事的,不是来虚的,是真心实意带领大家致富的,基本上村民有什么事都会找村里,对我们党员也很信任。”

  如今,村里的芡实产业越做越大。村里也建起了展厅,决定由粗加工向精细加工转变,提升附加值,打响徐州芡实第一品牌。 “按照三斤的礼盒装来算,一斤能卖100多块钱,一亩地比之前增收1500元。村里成立网店,进行线上销售。接下来,我们想把芡实磨成芡实粉,做成芡实糕点。”王兴华表示,春节期间外出打工人员回乡时,准备召开各组会议,动员大家继续流转土地,扩大芡实种植面积,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短短几年时间,倪桥村集体收入从集体账户上的1元钱,增加到170多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在了村庄建设上。村里点滴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民张元礼把自家一亩多地流转给了村里,现在,他不仅有地租收入,还可以到村里蒜地、食品厂等处务工。张元礼认为:“村子发展好,第一个收益的就是咱老百姓,不出家门有钱赚,村庄环境也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王兴华表示:“没有村集体收入谈不上发展,不能光指望上级对村里扶贫,这不是长久办法,村里自身还得有造血功能,村里有收入才能有发展。”

  (通讯员:林琳 邹学刚 迟皓文 编辑/俞思琼)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