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质检、智能装配,常州向世界SHOW出“智”造底色 | Show Jiangsu

2021年12月08日 21:38:2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江苏常州,一座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近年来,常州市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正全力打造成为长三角创新中轴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力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

  常州怎样走出一条“智造”之路?127日,“SHOW JIANGSU”摄影采风活动走进常州。来自欧新社、法新社和日本《读卖新闻》等国际媒体的多名记者和摄影师在这里探索智能制造的实践和发展。

  全自动化生产线

  打造欧美畅销产品

  常州钟楼区的一间注塑生产车间里,机械臂在空中挥舞,全自动化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生产割草机塑料配件。在隔壁的组装车间,工人热火朝天地进行产品的组装、包装和运送。“不久后,这批家用割草机将发往欧美。”格力博国际业务部部长杨浩亮告诉记者,作为新能源园林机械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其多款割草机产品常年位于海外电商平台最畅销产品之列,备受欧美消费者青睐。

  记者在组装车间偶遇了日本客户北田,他专程前来定制一批家用手持割草机。“常州这家企业在全球有一定知名度,它颇具实力,我来采购感到十分安心。”成立十多年来,格力博在技术、市场、品牌等方面持续积累、深耕细作,先后在中国、美国及瑞典设立具有高度协同能力的专业化研发中心。

  外媒摄影师丹来回奔走在车间里,试图拍下人与机械的互动,“这家工厂太高效了,一边自动化生产,另一边组装、打包,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运输出去。” 2013年起,格力博大力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曾获评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核心部件智能装配

  让中国高铁“快起来”

  澳大利亚摄影师戴夫常驻上海,他搭乘“复兴号”高铁从上海前往常州,仅花费40分钟。在这次摄影采风活动中,他偶遇了让中国高铁“跑起来”、“快起来”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齿轮传动系统。

  引进高铁之初,齿轮传动系统从技术到工艺都被外国公司垄断,价格昂贵,成为高铁列车最“卡脖子”的一环。为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中车戚墅堰研究所在引进国外技术之初就开始了国产化的进程,并进行了技术再创新。

  中车戚墅堰所生产齿轮传动系统,齿轮和箱体寿命达三十年,年产量约一万五千套,供高铁、地铁列车使用。“我们研发制造并维修内燃机车,供国内使用,同时出口亚非。” 中车戚墅堰机车公司党委工作部副部长袁彩霞介绍说。

  在位于常州的齿轮箱驱动装置智能装配中心,一个个齿轮正经历热处理、焊修、清理打磨等诸多工序,通过数据控制,工人手中的智能扳手会根据电脑设置输出扭力,使得每一个螺栓的松紧达到一级精度。“车间规模之宏大,以及技术上的创新,深深地吸引了我。”摄影师戴夫表示。

  “智慧之眼”

  高效检测产品外观缺陷

  在传统制造业中,产品的外观缺陷检测,主要由人工目视检测或传统视觉检测完成。人工检测质量不稳定,人力成本较高,而传统机器视觉检测在面对复杂表面检测时抗干扰能力差,漏检误检率高。

  AI智能质检装备应运而生,一个个精密零部件在镜头下,被多角度拍摄高清照片,通过5G网络上传云端识别,完成缺陷检测,不合格产品随后被剔除。外媒摄影师对常州微亿智造科技公司的这台机器产生了好奇,举起相机拍下了它的运作过程。

  “用机器代替人眼,提高了检测的精度,一台机器可平均代替10-12人的工作,目前主要用于3C电子领域的零部件检测。”微亿智造市场高级经理叶思佳表示,公司专注于以工业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助力工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SHOW JIANGSU”摄影采风团常州之旅在青果巷落下帷幕,这座运河边诞生了众多工业企业的城市走进外媒摄影师的镜头,向世界展现其制造业创新和智慧的崭新风貌。

  记者/张琳曼 摄影/陆润卿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