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常熟掀起“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的火热浪潮,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为群众送上家门口的党史学习教育“大餐”。丰富多彩的活动将红色党史配送到了指尖、传播到了耳边,从书上搬到了群众心里;忙碌的志愿者身影出现在大街小巷,一身“志愿红”展现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时代风采……通过整合红色资源,发挥志愿力量,常熟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矩阵”,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
文明实践 凝聚红色动能
2021年9月1日开学当天,常熟市中小学师生共同观看了由中共常熟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的“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2021年《开学第一课》。这档节目在常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阵地录制,通过深入挖掘常熟党史中的亮点元素,以思政课堂的形式展现不一样的常熟未成年人群体形象,以生动鲜活的党史故事为青少年扣好“精神纽扣”。
常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阵地坐落于文化片区,围绕“常熟新地标、文明打卡地、文化风向标”的定位,整合文化片区内的城市展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江南文化艺术中心等6大平台实践点,构成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学习实践、文化服务、孵化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中枢。自新阵地启用以来,常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新举措,涌现出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活动品牌和有效做法,激发出文明实践旺盛的生命力。
通过修缮修复十几处革命遗址,常熟打通“文明实践阵地+红色文化场所”,串联起革命遗址遗迹、革命人物故居、红色教育场馆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史学习教育场所,打造了45处阵地,组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红色地图”。其间,常熟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志愿力量,挖掘、培育各类人才资源,引导吸纳乡贤名人、道德模范、青年学生、文艺骨干等群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中。
同时,常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常熟市文明办、常熟市志愿者总会还遴选出33个项目形成“为爱添薪”重点志愿项目保障行动,因地制宜开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志愿活动。在此基础上,常熟还创新教育形式,精心构筑“云上课堂”,在常熟市开展“五微必至”行动,将通俗易懂的“有声阅读”素材搬到线上,将党课从实体阵地嫁接到云端,让党史学习教育随时随地“发声”。当前,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正通过“微心愿”“微民意”的方式,建立起“民情‘微’台账”,以办结销号的模式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事、烦心事,切实把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常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全省首批、全国第二批试点,围绕政策理论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城市精神弘扬等方面进行广泛实践,让党史学习教育在基层落地生根、遍地开花。
“观红色影像,忆百年初心”常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电影党史课启动仪式现场
整合资源 奏响红色旋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重要讲话精神,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极整合阵地资源,科学谋划部署,持续推进文明实践与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红色旋律。
东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是集党员教育管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群团组织联系、文化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该实践所立足现有条件,将各大功能区域的空白墙打造成特色“党建文化墙”,通过绘画、宣传标语等形式,宣传党建、脱贫攻坚、传统文化等内容,并将党史知识内容融入阵地中,展现党的“红色历程”、叙述党的“红色记忆”,推动党员群众在寓教于乐、寓教于游中学党史、知党情。
一堂堂生动的党课,一场场激烈的讨论,一次次思想的洗礼……实践所的党群服务中心阵地——政治信仰空间是东南街道开展主题党日的最佳场所。同时,街道最大的志愿服务站也设置在这里。2021年以来,街道广泛招募社会志愿服务人员,通过开展“点亮微心愿”配送服务,实行“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文明宣讲、法治环保、文体科普等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如今的东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已成为整个街道居民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先锋力量、发扬传统文化的全新阵地。
常福街道也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运用“忆、访、播、讲、践”的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2021年,街道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依托文明实践阵地,通过“视频拍摄+现场讲述”相结合等方式,打造本土化、特色化党史学习教育课堂,走出一条“微党课”基层宣讲常态化路径。与此同时,通过整合辖区内文明实践阵地,街道还将“一所三十一站”纳入党史“学习地图”,积极组织新党员等群体走进实践阵地,通过图文展示、现场解说、观看视频等方式,把红色故事串点成线,掀起党史学习教育“打卡潮”。
面对辖区内老党员数量多、比例大的特点,常福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还组建了31支“党史送学队”,通过“送书上门+现场宣讲”模式,将微党课搬到老党员家中,真正实现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学党史。同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街道指导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中的“议事平台”,催化村级特色品牌,通过党员分享党史故事、观看红色电影、小区问题议事讨论等形式,听取民声,解决群众关心事,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务实。
志愿宣讲骨干代表在现场发表领学宣讲誓言
为民办实事 用活红色资源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各乡镇依托家门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以百姓需求为出发点,充分整合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深受百姓喜爱的实践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在基层“活”起来、“火”起来,在群众中不断走深走实。
2021年暑假,常熟结合“学党史办实事”,用活用好家门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红色暑托资源,努力打造出200多个“家门口的暑托班”,这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围绕建党100周年主题,辛庄镇桃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艺术启蒙类教育课程,由专业艺术教师组成的志愿者团队进行教学,内容包含中国舞《灯火里的中国》、歌曲《红星歌》和舞台剧《小兵张嘎》等。沙家浜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通过“志愿+”模式,将“邂逅芦花”志愿服务与暑托班日常学习有机结合,充分践行劳动教育理念。“芦荡薪火”爱国主义教育志愿服务走进暑托班,通过志愿者带领孩子学习党史故事、革命人物事迹,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支塘镇充分利用“一所十八站”“一中心三片区”在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完整布局,从突出宣讲重点、建强宣讲队伍、用好红色资源、组织特色实践活动、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带头为民办实事等方面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支塘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不断探索打造群众喜爱的学习活动,结合文艺创作、志愿服务、“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组织理论宣讲进基层,通过党史宣讲、互动问答等形式,为百姓送上“党史精神大餐”;将辖区内王淦昌求学、报国、为民谋利的故事创作成红色党史漫画,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传播,让群众牢记身边红色历史;各村(社区)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党史百年天天读”“党史播报站”“优秀党员群众代表诵读红色经典”等内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声”入人心……支塘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宣传阵地既在线下,也在云端,通过一场场扎根基层的理论宣讲、一批批生动有趣的新媒体作品,将党史学习教育送到群众身边。
常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家门口的暑托班”红色绘本阅读指导直播课
(来源:常熟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