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公布,徐州7处上榜

2021年12月11日 17:12:50 | 来源:汉风号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为加强江苏水利工程遗产管理保护,根据水利部关于国家水利遗产管理保护工作部署,江苏省水利厅日前公示了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徐州7处水利遗产榜上有名。分别为:云龙湖水库、故黄河百步洪、向阳渠、华沂闸、太行堤、古黄河明大堤、新安水文站

  “一个地方的文明史,很大程度上是一部水患治理史;一个地方的发展史,很大程度上是一部水利建设史;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水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水利遗产认定工作,是对已延续利用千百年的水利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迫切需要,是水文化建设领域又一重要举措。

  据介绍,水利遗产是指具有重大影响力,或具有显著除害兴利功能价值,或对特定历史时期具有重大影响或突出社会贡献,以物质形态或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水文化系统遗存。

  徐州的这些水利遗产你都知道吗?来跟记者一起看看吧!

  一、云龙湖水库

  云龙湖水库位处徐州市泉山区境内,始建于1958年,为国家重点中型水库,所辖水利工程包括三闸(泄洪闸、老泄洪闸、南望闸)两涵(肖庄涵管、韩山涵管)一坝(八一大堤)。

  2000年以来,徐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强化对云龙湖的管理保护力度,先后在云龙湖周边实施了环湖截污、显山露水、退渔还湖、林相改造等生态修复工程,新建小南湖等景区,有力保护了云龙湖生态资源。经过近20年的持续打造和连片开发,云龙湖的档次不断提升,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苏最美水地标。库区范围内建有苏公桥、苏公馆、苏公塔、苏公岛等苏轼文化景点,以及水族馆、音乐厅、滨湖公园等市民游客休闲娱乐场所。

  云龙湖旅游景区以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为背景,汇聚了徐州特有的两汉文化、军事文化、彭祖文化、东坡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多元文化组合的壮美画卷。利用八一大堤建成的滨湖公园已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1994年建成的水族展览馆,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淡水鱼展馆,也是省、市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专业基地;苏公岛、鸣鹤洲以东坡文化为主题,文化底蕴深厚。亚洲铁人三项赛、全国冬泳赛等国际国内大型赛事和全国性风景湖泊工作研讨会、水族馆行业年会、索道年会、苏轼研究会等行业大会先后在云龙湖举办,年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境外游客20余万人次,促进了云龙湖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如今,云龙湖已成为徐州城市的窗口和对外交往的重要名片。

  二、故黄河百步洪

  “百步洪”在徐州城东南故黄河和平桥至显红岛一带,长约百步,苏轼在徐州时与其弟苏辙分别有咏歌百步洪等多首诗词传世,故后人以百步洪命名。这里还流传着苏小妹投水救城的传说,这个美丽的传说背后其实都是出于人们对苏轼抗洪救民的纪念。

  百步洪是漕运必经之地,从宋哲宗开始,历任官吏均维护此处畅通。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改道,百步洪激流不再。今天的百步洪广场,位于故黄河西沿,市政府大力改造,在此修堤、植树、建亭、立碑。广场立有两块巨石,一重70吨,一重40吨,石上刻有“百步洪”三字,苏轼的《百步洪》诗作也刻于石上。

  三、向阳渠

  向阳渠位于柳泉镇微山湖畔,始建于1970年,先后建成123华里长的一、二干渠。整个工程包括中型翻水站5座、大渡槽5座、桥涵闸369处、隧洞5个,架设高压线25公里。向阳渠水利工程于1976年竣工。

  向阳渠作为“平原梯级河网水利工程”的精品之作,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建筑艺术价值外,还有其特殊的教育意义,是那个年代“农业学大寨”的产物,是人民公社后期留存下来不可多得的大型文物。该渠也曾灌溉过千亩良田,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当地的一些用水问题。现在,向阳渠的使用功能消失了,但它见证过那个时代,起着传承时代精神的作用。

  四、华沂闸

  华沂节制闸位于炮车镇龙池村与草桥镇华沂村之间,老沂河与新沂河从华沂闸分流南下汇入骆马湖。

  华沂闸建于20世纪1955年,是由前苏联专家设计并亲临现场指导施工的,是那个时代中国和苏联亲密友谊的见证,为建国初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华沂闸风景优美,曲径通幽,路两旁的梧桐树巍峨高大,为解放前栽种,距今有70多年的树龄。河边的毛主席巨幅画像让人肃然起敬,上百棵粗壮的银杏树蔚为壮观,沂河中偶尔游过几只野鸭,宛如一幅水景画。

  五、太行堤

  太行堤河,是明朝末年是黄河决口冲刷而形成的一片行水水域,初始并不规则。太行堤位于河两岸,西起山东省单县才堂镇,蜿蜒贯通丰县四个镇,经王沟镇向东北过赵庄镇、常店镇、师寨镇至沛县,沿岸农民都用太行堤河的河水灌溉农田。通过多次治理,拓宽了河面,筑成太行大堤,并在大堤上栽上树木,成就了现在的大堤及防护林带。

  六、古黄河明大堤

  古黄河明大堤始建于明代,所存段为清代所建,位于徐州市丰县大沙河镇蒋庄村八大家南200米。黄河故道是黄河1128年南泛侵泗夺淮入海,1185年北徙山东利津入海后形成的“地上悬河”,西起河南兰考东至江苏滨海入海口。丰县大沙河就是黄河决堤冲击形成的流沙河。

  古黄河明大堤,是人们为了防黄河泛滥修筑的人工大堤,西起李寨八大家村,南经梁寨入铜山,在丰县境内尚存二十余里。至1957年前,基本没有疏浚过,建国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丰县对黄河故道进行了全方位的保持水土、治理荒沙、恢复生态的综合整治,着力改善两岸生态环境。1958年至1975年对黄河故道大堤作了较全面治理,将堤提高了3-6米,堤底宽30余米,黄土夯筑,所以黄河故道大堤部分保存尚好。

  七、新安水文站

  新安水文站位于新沂市新老城区结合部老沭河左岸,1918 年建站,目前是新沂仅有的一个国家重要水文站。1918年6月,江淮水利测量局正式设立新安水文站。百年观测中,新安水文站几经停测。21世纪以来,自动测报方式改革稳步推进。

  多年来,新安水文站为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已成为当之无愧的“沭河之星”。

  (来源:汉风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