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宿城:城市空间 “微改造” 提升群众幸福感

2021年12月13日 12:16:3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大小车辆乱停乱放的城市空间微改造后,建成了外卖骑手、快递小哥休息的“车手微家”,老旧小区内微小空间利用回收后,变成了居民健身区、晾晒区……在宿迁市宿城区看似不起眼的街巷边角地、居住区闲置地、零散腾退空间华丽“变身”,成为居民喜闻乐见的休憩、健身的活动场所,公共空间利用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宿城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聚焦人民群众身边的“微空间”,从群众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通过盘活利用闲置空间,积极推动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不断提升百姓生活环境品质,切实解决居民烦心事。

  公共空间“微改造”筑就大幸福

  “宝龙城市广场是我们来回取餐送餐最频繁的地方,‘车手微家’放在这儿好,现在天气冷,我们没单子时也能在这休息休息,这里微波炉、饮水机设施一应俱全,政府为我们考虑得周到。”正在宝龙城市广场休息的骑手王冕称赞地说道。

  据了解,在没建成“车手微家”前,这里的空间被乱停乱放的大小车辆占满了,宿城区全面梳理辖区内可利用的空间资源,重点聚焦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根据从业人员服务半径及范围,建成了“车手微家”,让户外工作者有了“歇脚地”。

  宝龙城市广场作为宿城区最具人气的商业核心区,地理位置优越,人气旺盛,盘活的闲置空间不仅建设了“车手微家”,还建设成了宿迁市首个招聘平台融入街角空间的示范样板“365招聘之家”,为求职应聘、招工引才搭建一个全年无休的互动平台。

  “之前这里整治停车乱的问题,梳理了一块空地,没想到再一见就成了招聘平台和‘车手微家’了,有一种变废为宝的感觉,这些举措确实是在为民办实事。”在宝龙城市广场工作的蔡女士说。

  城市的治理建设,最终指向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近年来,宿城在提升城市品质、服务居民生活的实事上,下足“绣花功夫”,把微空间设计建设好,再交还给人民群众,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微空间”改造的最大受益者。

  公共空间“微更新”扮靓老小区

  “小区改造前很多空间都被树占领了,树比楼高,自从改造后,有了集中晾晒区,有了健身区。小区里的小广场现在正在翻新,这些改变真的是太好了……”住在河滨街道府苑小区20余年的张胜利说起小区的变化时非常地激动。

  建于1999年的府苑小区,是宿迁建成较早、规模较大的一个小区。由于建成年代较久,小区空间布局、空间功能、空间秩序、空间内涵等方面问题日渐突出。

  如何利用和改造微小公共空间,是摆在社区工作者眼前的一道难题。在深入摸排现状问题、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更换、移植小区内过高过密的女贞、水杉等绿化树木200余棵,腾出3000余平方米公共空间。通过征求社区居民意见,腾出来的空间用于建设停车场、健身区、晾晒区等公共服务场所。

  阳光正好的午后,走进府苑社区,集中晾晒区晒满了衣物和被子。“以前的太阳都被树遮住了,自从有了这个地方,衣服就不愁晒不到阳光了。这样的好天气,来得晚可就没有位置咯。”正在给被子翻个面的王女士笑呵呵地说着。

  “没有想过这里还能做成跳蚤市场,每天下午5点就有活动了,周末全天。家里的闲置物品可以放在这里进行售卖,把小空间利用起来了,我们非常满意。”位于古城街道府前小区的跳蚤市场受到周围居民群众的称赞认可。

  建于1997年的府前自建安置小区,作为全市建成最早的自建安置小区之一,在微空间改造过程中,充分挖掘街区内涵,通过展示生活气息浓郁的街巷市井文化,让老旧安置小区保留烟火气的同时,悄然焕发新生机。

  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改不改?居民定”“改什么?居民选”“怎么改?居民提”“好不好?居民评”,小空间得到了“微更新”,真正把群众家门口的事办实、办好。

  在宿城,对微小空间进行“微更新”“微改造”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精修重塑,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让老旧街区、老旧小区焕发新的活力,也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的“小确幸”。通过越来越多的“微更新”,一座具有丰富内涵品质的宜居城市正在加速形成,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也在节节攀升。

  (来源:宿城区融媒体中心/王章敏 沈倩 审核/陈刚 编辑/张泉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