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如何让高等教育“接地气”,基础教育“攀高峰”?“南南合作”或是一次有益探索。去年8月17日,南京市与南京大学共建“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正式启动;9月“南京大学金陵中学”揭牌,“南南合作”全面开启……
12月14日下午,南京大学电子信息国家教学实验室金陵中学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在金中正式授牌成立。南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此次全面入驻学校,南大、金中将强强联手,共同开发课程,建设实验室,未来或将培育科创项目,开放高校电子类竞赛平台等。
“假设你是一栋实验楼的管理员,这里的家具会散发有害气体甲醛,而你需要监控气体浓度,怎么办?这时你需要有采集气体浓度的传感器,再去控制风扇,同时还需要有通讯设备将浓度等数值传到屏幕上让人一目了然……一系列功能模块加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系统。”
授牌仪式当天,首期课程同步开讲。Arduino与智能设计选修课上,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台上侃侃而谈的老师竟然来自南大。通过几个生动的例子,张志俭副教授让《智能硬件的构成相关技术简介》瞬间“接了地气”。
这堂课之前,张志俭其实做了很多功课,他认真分析了同学们此前的学习内容,发现需要在此基础上,为他们进行一次宏观概括。“我想让学生大脑里带着未来智能生活、智能工厂、智能农业的蓝图,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想象,进而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想象力,这样将来才可能构建出更多的新型应用。”
高一12班的鲍同学上完第一节课后说,之前课上做了小水泵、交通灯等等,我很喜欢动手操作,但也一直有疑问:学到的这些如何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呢?今天经过老师系统梳理,我眼中智能领域的前景被打开了,发现我学到的,其实都是能够对社会有用的。
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南大本科招办主任李浩介绍,去年起,南大文学院徐兴无院长带领团队在金中开设了一系列阅读经典课程(戳看此前报道>>),这样系统地将高水平教授通过一门课程带到中学,尚属首次。今年电子学院的金飚兵院长又带来十几位学科专业教师,共同围绕中学在物理课程等方面需求开设课程。其中不仅会有基础的编程课,硬件层面的电路设计课,还会增加无人机的实践课程。
记者了解到,本期课程开设三门课,共计14个课时,将惠及金中高一全体学生。
金中校长孙夕礼为南大教授谢臻达颁发聘书
其实金中素有创新教育渊源,位于市中心的校园内,科学馆5楼早已装备成为先进的STEAM中心。学校两个省级课程基地:物化课程基地和科创课程基地均省内知名,培养了很多创新人才。巧的是,本次受聘教授之一南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谢臻达,也是金中校友。他现身说法,对记者回忆:记得20年前,大概2000年左右,我读高中的时候,学校就有十多架遥控直升机。我当时也因为兴趣所致,选修了航模课,后来还拿了全国比赛第二名。如今我是祝世宁院士团队成员,做非线性光学和量子光学研究,但我爱好无人机,因此想到把两者结合起来。不久前,我们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无人机的量子纠缠分发。
今天不仅是授课首日,更是课程研发的一个新起点。这边首期课程火热进行,那厢南大教授、金中老师济济一堂,共同研讨未来如何让课程设计更符合高中生需求。
“我的兴趣、志向包括动手能力都是从高中就埋下了种子。因此我在思考构架后面无人机课程时,将在为学生打好科研基础之上,多拓展他们思路,全面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 谢臻达说。
金中校长孙夕礼表示,学校素来崇尚文理兼修,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自南大和金中全方位合作以来,建立了1+1+8合作模式,希望在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基础上,帮助他们在高中阶段就建立创新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质,“作为一所名中学,我们有自己的育人使命和担当,我们不想为国家培养只会刷题的人才,而要多培养不计名利,能够一头扎进学科研究的创新人才。”
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工作办公室主任葛俊杰也有同样希冀。他说,用高等教育赋能基础教育,就是希望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仅高分也要高能,希望老师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内容,更要培养他们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还有科学品格。
(通讯员/顾健 我苏网记者/朱彤)